您的位置: 八戒体育真人 > 老年园地

半岛体育奉化日报-数字报刊平台


  半岛体育小档案:吴文林,女,尚田镇苕霅村人,1916年出生,现年102岁,育有三儿一女,四世同堂。

  在采访吴文林前,记者就惊讶于老人的名字,“吴文林”,散发着浓浓的书卷气,也听闻她是一个从民国走来的大家闺秀,至今仍遵循着“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古训。

  来到吴文林大儿子家中时,老人的大儿媳妇正在洗晒衣物,院子里老人的曾外孙女在无忧无虑地奔跑玩耍,四世同堂,一派和乐的景象。了解到记者的来意,老人的大儿媳妇带着记者走进了吴文林老人的卧室,房间不大,却整理得干净有序,老人正安静地坐在床边。“她平时没什么爱好,就喜欢一个人静静地待着,她是小姐勿落楼(下楼)。”老人的儿媳妇笑着对记者说。

  吴文林出生于宁波,父亲是一家钱庄的会计先生,她是家里的小女儿,30岁时结婚嫁到了苕霅,婚后育三子一女。上世纪90年代,他的先生先她而去,她就住在儿子家里,颐养天年。吴文林的脸上没有岁月的沧桑,肤色白净,记者跟她说话时,虽然耳朵已听不清,但是她摸着记者的手,一直保持着微笑,偶尔听清了,便会答几句软软的宁波话,婉转动听。

  老人的儿媳妇告诉记者,她不运动,年轻时也没吃过苦,嫁到苕霅后就一直在家里,几乎没有出过门,连到自家门口晒太阳的时候都很少,几十年来一直遵循着大户人家小姐的礼制,从不僭越。吴文林老人为人处世淡然,待人守礼大方、温文尔雅,管教孩子从不用棍棒,不太与外面接触,不参与村里的事,仿佛外界的一切都与她无关。在她的言传身教下,吴文林的子女们都继承了这样的性格,一个个都对她孝顺至极,兄弟之间都非常和睦,她的大儿子陈大刚,在苕霅村是出了名的和善,谁

  古稀悄至寿比天,鹤发松龄万古全。奉化自然风光秀美,气候宜人,土壤肥沃,水质优良,空气清新……宜居之地出长寿之人,全区百岁寿星从2014年的27位上升到了今年的39位。这些年来,奉化城乡面貌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生活条件显著提高,大家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认同不断加深,中华民族传统慈孝文化深入人心……和美奉化育幸福人家,全区人均寿命不断增加,目前全区共有老年人12.04万人,其中80岁以上的有16850人,90岁以上的1909人。本期关注,我们走近百岁老人,了解他们的人生故事,探访他们的长寿秘诀。

  小档案:毛生女,女,尚田镇印家坑村人,1914年出生,现年104岁,育有一儿三女,四世同堂。

  104岁的毛生女是全区最高寿的百岁老人,尚田镇印家坑村人,提到毛奶奶几乎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毛生女1914年出生,20岁时出嫁到印家坑,与丈夫结婚后,二人勤劳能干半岛体育,日子过得和和美美,有滋有味,老人育有1男3女,现已经是四世同堂。

  在毛生女儿媳妇的带领下,记者来到了毛生女的住处。见到有人来,正在午休的她立即起床相迎,老人家一只眼睛已经看不清楚,耳朵也有些背,但是精神不错,思路清晰。“我能活这么久,全靠我这个孝顺女儿,都是她日日夜夜的照顾,我才能享福。”老人指着儿媳妇说,自己只生了一个儿子,儿子结婚后她一直与儿子儿媳同住,儿媳很孝顺,每天精心照料自己的饮食起居,天气好了,还陪着一起出去遛弯。80多年相处下来,两个人从来没有红过一次脸,吵过一次架,所以自己也一直把儿媳当成自己的女儿一样对待。

  “我母亲脾气特别好,没见过她跟谁争论过什么。”毛生女的儿子说,以前家里穷,可他从未听到母亲抱怨,总是以“有多大能力,吃多少饭”的心态,过好自己的日子。

  老人饮食比较清淡。一天三碗饭,爱吃青菜、萝卜,荤菜不拒,鱼虾肉蛋都吃。据毛生女的儿子介绍,老人的身体各项机能都不错,一年到头很少有头疼脑热,几乎连感冒都没有,从未住过医院,90多岁的时候还在为全家人烧饭做菜。上个月月底,她不慎从床上摔了下来摔断了手,经过简单地治疗,已经完全恢复,活动自如了。

  近年来,印家坑村发展乡村旅游,吸引了不少人气,当大家听说这里有位百岁老人时,都不免会好奇地前往拜访,请教长寿秘诀。对此,毛生女也颇为开心,面对陌生人,她总是热情相待。用老人的话说,年纪大了喜欢热闹,大家能来看自己,也是她的福气。

  告别老人的时候,她拉着记者的手连连说着“谢谢你们这么有心来看我”,一脸真挚。

  小档案:朱忠法,男,江口街道朱应村人,1915年出生,现年103岁,育有四儿两女,四世同堂

  年过百岁,精神矍铄,身材高大,说话中气十足,拄着拐杖可以在村里自如走动。日前,记者在江口街道朱应村见到百岁老人朱忠法时,他的精神状态让记者暗暗称奇,虽说已是103岁高龄,但依然红光满面。

  平时闲来无事在家看看《青年孙中山》《永远的北京》《传略》等书籍,下午去老年协会搓搓小麻将,回家烧点自己想吃的小菜,晚上睡前看看新闻、听听京剧,这样的生活对朱忠法来说就是最幸福的。

  即使年过百岁,朱忠法依然保持看书读报的好习惯,去村老年协会看报纸是他每天必做的事情,他十分关心国家大事。党的十九大召开,他也一直在关注。“18日那天十九大召开了,我很高兴,也看了开幕式!”这位百岁老人一说到十九大,声音更加高亢,清楚地报出了历届国家领导人的名字。

  如今,朱忠法四世同堂,儿孙们也过得很幸福,有的办企业,有的在香港经商,老人的日子也过得悠闲自在,物质生活丰富了,但他却一直比较节俭,一日三餐吃得也很简单。老人从不抽烟,唯一的爱好就是打麻将,“现在都没人跟我玩麻将了,那些以前跟我一起的老伙计一个个都走了,只剩下我一个人了。”聊起最喜欢的麻将,老人有点失落。

  据老人的儿子介绍,朱忠法年轻时人高马大,有使不完的力气,14岁去宁波做学徒杀猪,20出头就是宁波屠宰场数一数二的能手,35岁那年他攒了些钱回村置办了10几亩土地,第二年土地改革,因为这些土地而被评为“富农”,就开始了长达数年的被批斗的生活,直到60岁才,虽然历经沧桑,蒙受冤屈,他却一直保持着一颗感恩的心:“现在党的政策好,老百姓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到老了还有高龄津贴,生活没有后顾之忧,感谢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关心。”

  小档案:陈桂香,女,江口街道坝桥村人,1915年出生,现年103岁,育有三儿两女,五世同堂。

  在坝桥村一间普通的老宅里,记者见到百岁老人陈桂香时,简直不敢相信她已到了期颐之年。正在院子里洗衣服的她见记者前来采访,停下了手中的活计,热情相迎,虽然老人的牙齿已全部掉落,但吐字清晰,耳聪目明,采访过程中没有出现停顿打噎的状况。

  “最近是种豌豆的季节,这不,她早上去地里拔草种豆子了,回来出了身汗,她又爱干净,刚刚洗漱完毕,自己在洗衣服呢。”陈桂香的小女儿与老人同住在一个院子里,“她一生热爱劳动,虽然百岁出头了,平时仍然闲不住;除了做家务外,还要去田间地头种些瓜果蔬菜,劳力比我还要好,生活能完全自理,前几天还烤了菱角给我吃呢。”

  陈桂香13岁作为童养媳来到了坝桥村,17岁结婚半岛体育,丈夫勤劳能干,生活虽然清贫但也幸福。陈桂香39岁的时候,她的丈夫因操劳过度先她而去,留下了她和三个儿子两个女儿,最小的儿子当时才4岁。“那时候刚刚土地改革完成,家里分了地分了房,我以为好日子就要来了,没想到老头子一日福没享就走了。”丈夫去世后,陈桂香一个人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在培养子女上也一直没有放松过,三个儿子两个当兵一个当教师,孙辈也在各行各业有了一定的成就,如今她五世同堂,最大的儿子82岁,最小的玄孙也已有6岁,真正到了颐养天年的时候,“这是我大儿子,这是我孙媳妇,这是我小玄孙。”陈桂香拿出了她珍藏的全家福,一个个地给记者指认,言语里充满了幸福和骄傲。

  在陈桂香的卧室里,记者观察到,老人床上的被子叠得非常整齐,四四方方,堪比部队里的“豆腐块”。“我妈这辈子,虽然吃了不少苦,但是她对生活一直是一丝不苟的。”小女儿说,每天6点起床,中午午睡后去村口的小店里聊天唠嗑,晚上一定要看完奉化电视台的《奉化走书》才肯睡觉,每逢星期日还要亲自上街采购一些日用品,生活十分规律。当记者询问她的长寿秘诀的时候,陈桂香笑眯眯地告诉记者,自己没有着意关注这些东西,只是有一个习惯她从结婚后就一直保持到现在,每天要喝一小杯杨梅烧酒,再吃两个杨梅。

  山中自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时值重阳佳节,记者采访了我区的4位百岁老人,虽然每个人的家庭情况、人生经历各有不同,但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一个是容易满足的心态,另外一个就是家庭和睦、子女孝顺。江口街道坝桥村的陈桂香老人,五世同堂,一大家子有45人;尚田镇印家坑村的毛生女老人,儿媳把自己的床安在老人旁边,像照顾亲生母亲一样照顾婆婆。

  “天地之性人为贵,人之行莫大于孝。”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人性永恒的光芒,是最美的家风,也是家庭和睦幸福的基石。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发现,每一个百岁老人家庭成员,用他们最真挚的情怀、最无华的行动,诠释着孝道美德、家庭的和谐与友爱,在平凡中创造出家庭的温暖和幸福。他们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地践行孝道,传承孝道家风,成为家庭成员普遍自觉的道德实践和价值取向,而百岁老人们,也在这样的良好家庭氛围中形成了乐观豁达的良好心态,如此一来,这“百岁”好像又变得自然而然。

  “百岁老人家庭”无不凝聚着向善的力量,充满着道德的张力。关爱百岁老人,就是要激励和唤醒人们内心中最美最善的因子,自觉涵养与传承优良的家风和家教。而让关爱“百岁老人家庭”善举释放多米诺效应,把对孝道的坚守、对社会的责任、对生活的热爱,将尊老爱幼、科学教子、勤俭节约、邻里互助等传统美德,融入到文明生活的好风气、好习惯、好传统中,在举手投足中反映出来,在道德实践中彰显出来,从而影响并促进形成整个社会的良好风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