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八戒体育真人 > 老年园地

半岛体育居家适老化评估与改造中如何准确把握老年人需求、痛点、难点?I 实操项目线上分享文末有惊喜


  半岛体育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人口老龄化与经济社会转型相叠加,已经成为我国改革发展中不容忽视的全局性问题。

  据民政部2016年7月11日公布的《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22亿,占总人口16.1%,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4386亿,占总人口10.5%。我国已处于人口快速老龄化阶段,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峻。

  2016年8月30日,北京市政府常务会审议通过的《北京市 “十三五” 时期老龄事业发展规划》指出,北京市正处于中度老龄化时期。北京全市常住老年人口340.5万,占常住人口总数的15.7%。平均每天净增500余名60岁以上老年人,净增120余名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城六区占全市老年人口的三分之二,老年人口比例为24.7%。

  从2015年开始,20世纪80年代初,年龄在25岁以上的独生子女,父母将相继进入60岁,这意味着 “4-2-1” 家庭人口结构正成为一种常态。独生子女父母队伍的壮大,无疑会让 “空巢” 老人家庭比例进一步增大……。从老年人口结构比例上看,北京真的要成为 “老北京” 了。

  毫无疑问,社会结构深层次变化形成的张力,对社会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相应的社会服务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人口老龄化的规模巨大、发展超前于 “现代化” ,未富先老、地区发展不平衡、城乡倒置显著、高龄老人比重增加、“空巢家庭” 增多、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欠缺、身体状况欠佳、老年孤独感增强,这些相关因素决定了我国社会对老年保障服务的需求必然会越来越多,这一切也预示着巨大的社会压力和产业缺口。

  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产业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在相应的养老基础服务设施、对应的制度建设、养老服务产品和从业人员方面存在供给不足。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养老机构和配套设施不足。据2015年7月16日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底,全国共有各类养老服务床位551.4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26张,且存在地区分配不均匀的问题,而发达国家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50~70张左右。

  第二,养老机构的医养配置比例较低。仅有54.7%的养老机构有医疗设施,46.6%的养老机构有康复设施,将近一半的养老机构不具有医疗和康复设施,这直接造成部分养老机构床位空置,而另一些需要医疗护理的失能老人有需求,却无法入住。

  第三,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不健全。民政部发布《2015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截至2015年底,全国共有社会服务机构和设施176.5万个,比上年增长5.8%。尽管如此,我国现阶段的社区养老半岛体育,仍无法全面覆盖医疗护理、生活照料、饮食安排、娱乐活动等诸多方面,无法在更大程度上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

  第五,社会养老设施城乡供需不平衡,城八区供不应求,周边区县空置率高。据北京市民政局2015年3月27日印发的《北京市养老照料中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显示,占全市户籍老年人口67.7%的城八区仅为拥有全市床位总数的46%,每百名老人拥有床位数2.9张,与全市每百名老人拥有3.8张床位存在较大差距。

  第六,社会养老服务机构经营性质不平衡,公立养老院供不应求,民办养老院入住率低,高端老年公寓入住率不高。

  第七,政府在老龄事业发展上可谓不遗余力,出台了很多政策,但由于执行不到位,始终无法破解供需时空错配的困局。

  总的来说,现有养老服务设施与庞大的养老服务需求相比,存在明显的不足。一组组动态攀升的数字,足以引人深思:当我们慢慢老去,该怎么养老?

  根据社会民意调研结果显示,多数老年人愿意选择在家养老。尽管北京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居民观念开放度较高(注:北京市老年人入住意愿问卷调查显示,有56%的老年人表示可以考虑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入住条件好的老年公寓),但 “养儿防老” “阖家团圆” 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主流文化半岛体育,养老观念基本上是 “反哺” 型养老,即父母把子女养大成人,年老时主要依靠子女养老送终,这就导致大多数老年人不愿脱离家庭来考虑养老问题。

  “居家养老” 模式因养老的场所仍然是家庭,所以符合长期以来根深蒂固的传统家庭观念,又尊重老年人在家庭中形成的生活习惯,为更多的老年人和家庭所接受。

  居家养老成本最低,符合我国 “未富先老” 的国情,为此国家在政策层面,提倡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支持和机构补充,明确要求重点发展居家养老服务。

  2000年国务院发布《关于社会福利社会化》意见,首次提出在供养方式上坚持以 “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社会福利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发展方向” ,确定了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基调。此后,2006年调整为 “加快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老年人社会福利服务体系”。

  2011年明确养老政策为 “建立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的养老服务体系” 。2015年,全国首部以居家养老服务为内容的地方性法规《北京市居家养老服务条例》正式施行。

  “十三五” 规划将 “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及照料保障制度” 列为亟须引起高度关注的一个问题,强调 “亟须建立和完善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中国特色养老服务体系” 。

  受传统文化影响以及考虑人口年龄结构相对稳定的因素,居家养老仍然是养老的主要方式,是大势所趋。与此同时,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因求学、就业等因素进入大城市或者走出国门,“空巢” 家庭大量增加。

  同时,独生子女家庭已经出现了 “4-2-1” 的结构形式,即一对中青年夫妇需要照顾双方父母,同时还需要抚养后代,虽然老人和子女希望相互照顾,但迫于生活负担和人情世故,同在一个屋檐下较好地照护每一位老人是极不现实的,这是未来必须面对的客观事实。

  然而,家庭有意愿让老人在自己家生活,并不等于解决了老人的养老问题,居家养老适老化程度低是最大的障碍。对于子女而言,让老人的生活环境适老化,让老人在自己家舒适地养老,却是子女理应付出的力所能及且迫在眉睫的关爱。

  目前我国正处于少儿人口下降、老年人口缓慢上升、抚养比最低的深度 “人口红利” 时期,“十三五” 末则是我国人口老龄化由快速发展向加速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养老设施匮乏,养老服务紧缺,家庭担不起、政府包不起、企业赔不起,既不能由政府包办,也不能完全推向市场,需要家庭、企业、社会和政府等主体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共同破解养老供需时空错配的困局。

  叶落归根,人到老年,大都向往能在家安度晚年。与其他年龄段的人群不同,老龄群体大部分时间往往都会在家中度过。但随着生理机能逐渐衰退,对于很多生活琐事已力不从心,对老年人而言,“居家” 是否真正便于日常的生活,就显得至关重要。

  如果在选择住宅时,没有全面关注老龄期的特殊需要,尤其是年代久远的老旧住宅,户型设计、设施配置、隐蔽工程难免存在很多问题,这都会给老年生活增添诸多烦恼。环境、居所、产品、设计、服务等适老化是适应老年生活的解决方案,不经过适老化改造的居家养老,已无法适应老年人的生活。

  人步入老年后,生理功能退化,代谢减慢,各器官随年龄和体内自由基伤害的增加而衰退,免疫功能下降,对外界和体内环境改变的适应能力减低,体力下降,普遍呈现以下几方面的生理特征:

  第一,机体协调性差、步态不稳、脚力不足、反应迟钝。老年人随着机体老化,思维、反应相对迟钝,来不及反应就摔倒了。

  第二,视力、听力下降。大部分老年人的视力远近调节能力降低、黑暗适应力低下、颜色识别能力降低、易感觉眩光,容易出现视物模糊,影响他们对周围环境的判断。很多老年人还会出现进行性听力减弱,以至于他们听不到周围的危险信号,容易因躲避不及而受伤。

  第三,退行性骨关节病发病率高。退行性变化多发于承重的关节和多活动的关节,如膝关节,使人行动不便,活动性差,再加上身体平衡能力差,摔倒的几率也随之增加。

  第四,慢性病的发病率高。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颈椎病等各种慢性病会导致老年人体力下降,容易因脑缺血引起头晕、乏力等症状。

  面对日渐衰老的客观事实,以及受居住环境、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等因素的影响,不少老年人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困扰,表现出失眠、孤独、失落、自卑等心理变化,在日常生活中呈现以下几方面的习惯特征:

  第一,活动范围小并集中。大部分老年人喜欢在家的附近晒太阳、唠家常、下棋、听广播等,通常是在有限的熟悉的范围内活动,来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如果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家,重新适应陌生的环境,老人的无助感与失落感倍增。

  第二,喜欢养花草或宠物。花草创造的绿色景观,可以缓解老年人的抑郁心理,让老年人感觉有事可做,并让老年人获得成就感。宠物往往会成为老年人的生活伙伴,让老年人找到 “被需要” 的感觉。如果没有适宜养花草的场所,且养宠物受到限制,老人整天无所事事,孤独感悄然而至。

  第三,喜欢自然通风,不喜欢使用空调,不喜欢面对窗户睡觉。老年人身体较弱,免疫力和抵抗力跟年轻人相比较差,不适应温度变化。如果老年人的住所没有良好的天然采光,不能组织舒适的自然通风,将对老人身体健康造成最直接的影响。

  第四,喜欢简单形式的物品,不喜欢过于复杂的东西。如果老年人的家用器具操作复杂、不便识别,常用物品摆放位置凌乱,需要经过思考而不是随手可得,那对于老人来说,何尝不是日复一日的考验他的智商和记忆力,而导致的结果必然是自卑。

  第五,喜欢钉挂东西,喜欢在床边放置写字台,喜欢折叠桌椅或叠摞凳,喜欢收到礼品,不喜欢改变家具位置,不喜欢做幅度太大的动作,不喜欢站或蹲着换鞋,不喜欢太麻烦的清扫,不喜欢睡席梦思床垫,夫妇俩不喜欢同床甚至同屋休息。如果空间安排不合理,家具选择不适宜,老人极易因为生活琐事而失眠、伤神。

  第六,喜欢储藏东西,不喜欢扔掉不用的东西。很多老年人都喜欢储藏东西,即便是用不到的东西。自己淘汰不用的东西甚至是儿女淘汰的东西,老年人都舍不得扔掉而堆放在自己家中。如果没有适宜储藏的空间,或者遇到人为的干扰,老人因此而喋喋不休,导致家庭矛盾,家庭成员各执己见、你争我吵,居家环境因此不和谐。

  自我国实行全面住房制度改革至今十几年的时间,我国房地产开发住宅竣工面积呈直线上升趋势,庞大的工程建设量,是我国建设历史中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可企及的。然而高速的开发模式却没有带来高适应性的住宅,适老化设计程度低,住宅的性能严重落后于时代发展半岛体育,无法长期满足日渐年老者的居住需求,给老年人的生活造成极大的困扰。

  福利分房时代建造的住宅普遍比较老旧,多为砖混结构,走道和门洞口较为狭窄,墙体无法拆改,后期很难进行无障碍改造;还有绝大多数住宅没有配备电梯,一些高龄及体弱老人上下五六层楼十分困难。

  住房制度改革实施后建造的住宅相对较新,但由于缺乏统筹的规划设计,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的养老体系建设,缺乏规范的适老化设计技术要点,这类住宅同样存在适老化形式单一、有效措施不足等问题。

  根据调研,北京市老式既有住宅楼主要有一梯两户、一梯三户、一梯多户、外廊式和内廊式共五种类型。

  第一,一梯两户是北京市最常见的住宅板楼类型。优点是户型平面规整,南北通透,保证了南向采光及南北通风,户间干扰较少。一梯两户是五种住房中最适宜老年人居住的。但是三四层以上的户型对于老年人爬楼来说有一定的障碍。

  第二,一梯三户及一梯多户是在一梯两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为一梯两户的板式住宅楼横向长度较长,为了节约用地,在等量面积里安置更多的住户,就采用了一梯三户甚至一梯多户的住宅楼设计方案。这些户型存在不可避免的缺陷,即无法保证所有户型朝南,北向户型的采光及通风性能较差,户型内部功能空间分区不清楚,客厅因四周开门较多蜕变成过厅,不利于布置家具。

  第三,外廊式住宅,是北京市20世纪80年代的一种典型住宅类型。外廊式在多层或高层的板式住宅中普遍采用,这类住宅的特点是在各户型外面的一侧设有共用走廊,走廊一端通向楼梯和电梯。此类住宅中多采用长条玻璃窗的形式围合而成封闭式外廊。外廊式住宅的优点是每个户型均可获得较好的朝向,采光通风较好;缺点是每家户门都对着公共走廊,容易造成相互干扰。

  第四,与外廊式住宅相反,内廊式住宅是在中间布置走廊,两侧布置住房户型,各户毗邻排列。内廊式住宅的优点是节约用地、成本较低;缺点是由于两排户型并列相对,各户只有一个朝向,无法开门开窗组织穿堂风,采光和通风都较差,内设走廊缺乏自然采光,严重影响了老年人在走廊通行的安全性及舒适性。

  通过总结老龄群体的生活特征,考量住宅的现实状况,既有住宅养老的缺陷一览无遗。

  适老化设计、适老化环境对居家养老生活的方方面面,起着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通过适老化改造,降低老人居住中发生各类意外事故的几率,以保障老年人居住安全;

  通过适老化设计措施,帮助老人自理完成多数生活行为,减少对子女及社区照护的依赖;

  通过装设适老化信息产品以有效联络外界力量,使老人在家中就享受到各类社会服务,在出现突发病情等紧急情况下也可以及时得到外界的救助。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故土难离,老家难舍。家是人生的驿站,是生活的乐园;家是竹篱茅舍,是高屋华堂。老年人的家最需要的是适合养老,如果在改造住宅的时候,缺乏针对老年住宅设计的专业指导,则很容易犯一些错误,给老年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困难。

  适老化改造的第一步,也是最具权重的要求,是从老年人的生活特征与实际需求出发,参照医学评价标准,对老人进行全面系统的评估。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适用于适老化改造的研究和设计,适老化改造应该从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等五个方面满足老年人的需求。

  生理需求是人的最基本需求,对老年人来说也是如此,包括对饮食、盥洗、空气、环境等多方面的需求。一般来说,人步入老年以后,身体体质和机能下降,容易生病,对生活环境的质量有更高要求。

  如果没有对老人的身体状况做针对性地考虑,只是按照一般性原则设计室内动线、采光和通风,随意选购坐便器、洗面盆、淋浴器等家居产品,盲目设置扶手、助力抓杆、防撞护角,那老年人的基本生活条件和日常生活舒适度必然大打折扣。

  老年人对于安全有更加迫切的需求,老年人的安全需求包括人身安全、健康保障、居所安全、家庭安全和财产安全等。如果没有对老人的居所安全做特殊处理,比如室内地面高差对老年人安全通行的障碍,地面铺装材料不防滑、色彩杂乱对人身安全的影响,在水电改造期没有预埋监控、报警、呼叫系统管线对家庭安全的隐患,这些都将给老年人的健康生活增添困扰。

  人是具有社会性的,对于老年人来说尤其如此。老年人退休以后,社会交往变少,对亲情和友情有强烈的需求,更加需要得到来自家人、朋友以及社会的关心、关爱和帮助。如果没有获取专业的住宅适老化改造建议,致使老年人不能在自己家养老,不能在自己熟悉的邻里交往和生活环境中安度晚年,那必将成为无法弥补的遗憾。

  尊重需求包括自尊、自重和来自他人的敬重。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为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尊重能使老年人对自己、对家庭、对生活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愿意继续为社会做贡献。同时也应该看到老年人自尊心强,可能会排斥对老年人的某些特殊要求。如果在没有充分尊重老年人及其实际情况的前提下,仅凭着 “一片孝心” ,简单粗暴地把家里的原有设施全都换新,那就等同于在老人的心底落下埋怨的种子。

  自我实现是人的最高层次的需求,如果老年人不能在熟悉的环境里发挥自己的潜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即便老年人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全面的保障,也无法在精神世界得到满足,无法真正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通过分析老龄群体的生活特征和层次需求,不难发现,不仅既有住宅存在不适应养老的问题,按照传统方式装修的住宅,同样也不适合老年人生活。一方面由于传统装修住宅是按常规标准实施的装修,装修对象多为普通中青年群体,无法充分体会和考虑老年人的特殊需要,甚至为追求标新立异的设计感,忽视了老年人居所的活动障碍和潜在危险;

  另一方面,由于传统装修住宅没有经过专业的老人身体评估和房屋现状测评,无法实现有针对性的适应老年生活的解决方案,造成装修资源的极大浪费,甚至给老年人的居家养老生活造成隐患。

  以下是从适老化的角度,对传统装修住宅室内空间进行现状解读,及典型问题分析,包括起居空间、厨房空间、卫浴空间及阳台。

  传统装修住宅习惯将起居空间作为核心单元,空间布局较大,且重点粉饰;也有一些起居空间处于住宅中心位置,却没有自然采光。这类设计对于中青年群体来说,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作为老年人的养老居所,却不合适。

  首先,老年人的家庭规模不同,所需要的起居空间面积也不同,空间布局应该合适。对于 “两代居” “三代居” 或 “多代居” 的家庭,老年人将与子女、孙子女的团聚视为晚年的最大乐趣之一,起居空间作为家庭生活的中心单元,设计较大的空间面积具有重要的意义;

  而 “空巢” 或 “孤寡” 的家庭中,老年人与亲人团聚的机会较少,平时只有老年人活动,起居室空间面积过大会显得空旷,反而给老年人平添孤寂感。其次,很多老年人白天大部分时间的活动都在起居空间进行,没有充分的阳光与自然通风,则直接影响其使用的舒适度。

  相对于年轻人,老年人时间充裕但行动较迟缓,因此老年人在厨房中进行烹饪活动时停留时间较长,许多老年人以买菜做饭作为其家庭生活的主要内容,甚至说:“ 退休后就是围着锅台转 ” 。

  在传统装修住宅中,厨房的配套设施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首先,厨房的空间面积偏小,根据《老年人居住建筑设计标准》(GB/T 50340—2003)第4.10.1条规定:“老年人使用的厨房面积不应小于4.5m2”;其次,厨房与相邻空间的地面有高差,老年人容易发生磕碰;再者,厨房的操作台不适合老年人的使用需求,如高度不合适,没有连续的台面,没有为老年轮椅使用者在操作台下,预留方便轮椅接近的容膝空间等;

  再有,橱柜的高度和进深不适合老年人使用,如普通尺寸地柜的开门形式及进深尺寸过大,老年人弯腰取物困难,吊柜高度往往过高,也不便从中拿取物品;另外,缺乏必要的安全设备,如燃气报警器或自动断火装置。

  卫生间是老年人进行便溺、洗浴、盥洗的空间,对于老年人来说,卫生间的重要性不亚于卧室。但大多数的传统装修住宅并没有特殊考虑失能、半失能老年人的辅助需求,仅按照常规标准进行设计施工,也没有特殊考虑卫生间与卧室的动线及距离,对于老年人起夜活动的影响;

  卫生间与相邻空间的地面有高差、没有合适的空间或柜子摆放各种洗漱用品、洁具周边没有加装安全扶手的预留位置、没有安装紧急呼叫装置的预埋管线和开关等。

  阳台具有晾晒衣物、存放物品等功能,阳台的进深不够大,阳台与室内空间有高差,晾衣杆设置位置较高,都不便于老年人使用。

  以上是居家养老在传统装修住宅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有些是前期建筑设计的遗留问题,也有些是后期住宅装修过程中,因缺乏适老化改造的专业指导,而产生的新增问题。

  殊不知,对于老年人来说,住宅装修最重要的不是豪华与美观,而是安全、方便和舒适。

  综上,显而易见,传统装修住宅无法真正满足老年人的居家养老需求。适老化改造与传统装修有很大区别,适老化改造是专门针对老龄群体的理论指导,和实践经验相结合的专业研究成果。

  适老化改造方案,完全是根据老人的身体状况和住宅的现状量身定制,是适度的升级改造,需遵照国家的规范要求制定,同时借鉴国际先进的改造经验,整个改造过程所使用的材料也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符合老年人的使用特征,以期达到安全、舒适、尊严的改造目标。

  本文作者,姚琪。中国建筑装饰协会适老产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资深建筑师,二十年以上的建筑装饰装修经验,最早投入居家适老环境研究。2016年编著养老领域内第一本适老化改造专业书籍《家养老——居家养老住宅适老化改造》。本文以及附图,为该书节选。

  报名参与以下线上课程,有机会免费获得《家养老——居家养老住宅适老化改造》书籍一本。

  在老龄化进程加速背景下,居家适老化改造,正成为当前国家相关产业政策发力的重要方向,涉及相关改造市场规模高达万亿级。

  各地政府对适老化改造开始给予极大便利和资金支持,政策出台力度和密度前所未有。

  对于敏锐的相关行业从业者,面对的是极具想象空间的万亿级蓝海市场风口,和加速发展的重大机遇。

  快速了解居家环境适老化评估与改造过程中,如何对老年人需求、痛点、难点准确把握

  参加课程的人士,可被获邀加入特定微信群,通过和业内资深先行者建立联系,互相交流,探讨合作机会,共享共赢。

  中国建筑装饰协会适老产业委员会副秘书长、北京宜居康和养老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中装云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2016年编著养老领域内第一本适老化改造专业书籍《家养老——居家养老住宅适老化改造》。(该书获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全国老龄委评选的2017向全国老年人推荐优秀出版物) 。

  2017年开发养老领域内首个适老环境评估系统——居家适老环境评估系统,该系统已于2017年正式上线。

  “我为什么选择干养老?7年了,又靠什么一直坚持干下去?” 一位中年女性养老人的心路历程自述

  如何合理配置养老机构辅助生活区护理人手?观察31名前线护理人员,竟得出以下结果!

  “医养结合、社区居家养老及2018机遇重点展望” I 养老服务运营(核心业务)深度分析分享会

  老旧居住小区适老化改造探索:实施流程,运行管理,主要问题(北京海淀区适老化改造项目实例分析)

  汇聚世界70多位照护及养老领域权威,“全球整合照护会议2018”最新嘉宾名单出炉

  老旧小区适老化改造万亿级风口 ,行业标准制定者、一线实践家、研究专家与您分享相关要点及核心问题

  十年前,我第一次听说“老年痴呆”这个词,也尝到了护理这些老人有多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