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八戒体育真人 > 老年园地

半岛体育【云像】范南丹摄影作品选


  半岛体育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云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保山市摄影家协会秘书长、副主席,保山日报社主任记者。

  摄影作品《边地行走--探索失落的南方丝绸古道》获国家文化部2014年首届国家艺术基金美术、书法、摄影青年人才资助项目,国家艺术基金2016优秀滚动资助项目,被国家艺术基金公益收藏,并在全国二十三个重点城市推广展出。2019年出版个人专著《边地行走--探索失落的南方丝绸古道》画册,《边地行走--探索失落的南方丝绸古道》由国家艺术基金统一推送至2016北京国际摄影周展出,《边地行走----探索失落的南方丝绸古道》在2016西双版纳国际影像展展出并荣获“优秀摄影师提名”奖,摄影专题作品《边地光影守望者》参加2017第三届中国凤凰民俗摄影双年展,2017年贵州原生态摄影大展。2020年摄影组图《边地光影守望者》被中国民族博物馆收藏,《边地行走--探索失落的南方丝绸古道》摄影集荣获第八届云南省文学艺术摄影奖,十五年来长期致力于南方丝绸之路的调查、采访、拍摄研究,用影像记录并推广南方丝绸之路和宣传“一带一路”成果,通过国家文化部国家艺术基金推广平台,抢救性系统科学记录了南方丝绸古道遗迹及沿途文化现象,拍摄摄影作品几十万张,文字十万余字,为南方丝绸古道的研究留下了珍贵的历史影像。

  皮影戏起源于宋代仁宗时期,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云南省腾冲市的皮影戏由四川、江西等地屯军边疆的移民传入,已有600多年历史,皮影是腾冲民间喜闻乐见、流传久远的艺术形式,现主要流传于固东镇刘家寨、滇滩镇腊幸村李家寨、荷花乡明朗村,戏班至今仍应邀到各村进行演出。皮影戏一般都在春节期间、农历六月“打保镜”活动期间到各村寨演出,以祈求村寨的吉利平安,表达村民的美好愿望。

  从泛神的远古时代开始,龙就是中国古代先民的图腾崇拜。耍龙,更是对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祈愿。在施甸太平村、龙洞村,仁和勒平村、五楼村三沟头,每年农历二月初七、十一、十五、十八几个特别的日子,群龙聚首,村民欢腾,把延续了不知多少代的农耕文明演绎到极致。

  农历二月十八是五楼村、汉村、横沟、菠萝村等六个自然村几千名村民最重要的日子。这一天,男女老少都要穿戴整齐,抬着公鸡、糖果、香钱纸火等供品去敬老麻龙。而且最隆重的一件事,是带着孩子去拜龙为干爹,体质差的,易生病的,有龙干爹罩着,一定健康地成长。拜了干爹,无论男孩女孩,都要起个带龙的名字半岛体育,一直叫到老,如龙平,龙英,龙花,龙山,龙雨,龙树。据说这老麻龙特别灵验,如今,村里叫龙什么的不计其数,有的七八十岁还虔诚地守护着自己叫龙的名字。

  被视为神龙的麻龙平时存放在一间专门的公房里,二月十八由村民轮流接到家里,六个村的村民就到这家拜祭。今年接龙的是张在勋家。村民的理解是,龙到哪家,这年福就聚到哪家,所以主人破费点茶水什么的都很乐意。

  被视为神龙的麻龙长130米,龙皮由朴素的麻片缝制而成,龙身有46节,平时每3户人家保管一节,耍龙时由3户人家商量出一人,老龙的干儿子干女儿是耍龙人的首选。加上敲锣打鼓的人,耍麻龙需要85人。平时负责管理麻龙的是杨有顺,今年65岁,看似平易,实则是个很有号召力的人。谁耍龙头,谁摆龙尾,那些人耍龙身,他安排得一丝不乱。他还有更重要的一项工作是给来拜干爹的人起名字,几百上千个龙什么的名字均出自他之口。

  无需官方组织,每年农事一起,村民自然各司其职,组织起盛大的三沟头庙会,几万名群众参与。敬龙神,也就是敬自然之神,把一份对自然的敬畏通过酣畅淋漓的舞动表现到极致。汉村老人赵月超年轻时就在村里耍青龙,如今80岁了,耍不动了,龙会一到仍然跑前跑后帮着张罗。汉村64岁的龙光周认为自己是龙的子孙,为老龙做事是必须的责任,2012年,在他的筹划主持下,曾经被损毁的大青龙重新以威武霸气的面容出现。龙凤山、杨有顺更是龙会的热心人。

  拍摄手记:连续三年的农历二月,我都守候在施甸的几个村拍摄龙会,每年耍龙的场景让我心驰神往。耍龙祭祀,在地处西南的山区和坝区人们心中,是祈求龙王降下福祉,庇佑百姓,得到丰收。耍龙这一约定俗成的仪式在农耕文明善存的西南得以保存和延续。

  农历二月初七勒平村,十一太平村,十五太平龙洞村,十八三沟头。这几个盛大的龙会结束,就意味着从事农业耕种的农民们开始新一年的春耕春种了。一天的欢乐,换来的是一年的气定神闲和心理满足。像这样以耍龙的方式大规模的纯粹为农事祈福的民间活动,不仅在云南保山,在西南都是少有的。

  对于怀旧的人来说,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南方丝绸古道重镇板桥青龙街是个不错的地方。

  走进青龙街,长长的青石板铺路,古道风貌犹存,老式店铺林立,家家铺柜相连,并不宽大的门面只是做些寻常生意,后院才是庭院深深,小小院子里兰花、桂花、文竹、海棠、石山……处处花香鸟语,老屋房檐紧紧相连,老旧的家具在正午一束光的投射下散发着时代的油光,板壁上挂着主人年轻时远行的黑白照片和久远的荣誉证书,一位老先生手持毛笔,正在为邻里书写对联……这些亦商亦家独具特色的店铺,记录着这条老街的历史,铭刻着老街成长的痕迹。

  每逢一、五街天,热闹的集市就在青龙街展开,各种杂货摆满了脚下的青石板路,人们摩肩接踵,各取所需。在这里,手工劳动依然得到人们的尊重和认可,帽子布鞋店、面条加工作坊、钟表修理店、老茶馆、糕点铺、钉掌铺、家家都是做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老字号,不奢望一夜暴富,却多了一份诚意,买卖实际上更多的只是交流和娱乐。

  守着老街居住的大多是上了年纪的老人,有了老街上的人,就有了许许多多悲欢离合的故事,青龙街因此也精彩和生动起来。漫步青龙街,你或许会少了些浮躁,变得平静、悠闲、从容。你或许会找到我们曾经缺失的一些东西,无关风景,而在心灵。其实,不必舍近求远,离你最近的地方,往往有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