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加强养老服务保障。每年全国两会上都有代表委员关注养老问题,农村的养老问题尤其受关注。近年来,为让农村老年人颐养天年,各级民政部门结合当地实际在农村探索居家养老服务,取得了一定成效。
今日,本报策划推出“民政高质量发展”系列访谈,聚焦民政部门以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部署为指引,在农村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的政策推进,邀请省级民政部门相关处室负责人以及市、县两级民政部门负责人交流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举措和长远谋划,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作出民政贡献。
农村养老事关亿万老年人及其家庭的幸福生活,事关乡村振兴,事关建设现代化国家目标的实现。请您结合当地实际,谈一谈贵地在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方面有何规划,又是如何实施的?
叶建之:按照“政府扶得起、村里办得起、农民用得上、服务可持续”的发展思路,湖南省积极打造“县区有院、镇街有中心,村组有点”的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在村级打造兼具集中居住和公共服务功能的农村养老服务场所。近年来,我省相继出台《关于推进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关于促进农村养老服务发展的若干措施》《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多个政策文件,带动市县形成了一批操作性很强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政策制度。同时,出台《湖南省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2—2025年)》,发布省级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目前,已通过政府补贴等方式,实施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和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为农村居家养老提供便捷和专业服务。
张志才:近年来,湖北省咸宁市通过巩固家庭养老基础地位、加强农村社区居家养老设施建设、深化农村养老服务等举措,统筹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实施“一家一护”家庭养老服务提能工程,将农村高龄、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家庭中的家庭照护者纳入民政部门养老护理培训。健全农村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将原定于“十四五”期间完成的5766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任务,提前到2022年完成,按照每户2000元—3000元的标准,筹措改造资金1222万元,实现了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动态全覆盖。同时,不断提升农村养老服务质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为特殊困难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康复护理等上门服务,全面建立农村留守老年人关爱服务工作机制和定期巡访制度。
马庆国:农村养老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问题,有着复杂的背景和原因。近年来,山西省平陆县探索建立以日间照料中心为平台的农村养老模式,以此推进农村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让农村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温馨服务。县政府在有条件的村,由最初提供3万元开办费,增加到现在的10万元,通过对农村集体闲置房屋、学校等场所进行改造,建设日间照料中心,确保农村老年人吃饭有地方、娱乐有场所、关爱有保障。村委会作为日间照料中心的直接组织者,为老人量身定制老年食堂、生活照料、康复护理、娱乐活动等一体化服务。县委、县政府出台加强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把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作为各级政府重要工作内容,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强化民政、公安等有关部门的责任,各司其职、协同配合,切实保障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从目前来看,农村人口的老龄化问题相较于城市更为严重,农村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需求更为紧迫,个性化需求也在逐日增多。近年来,贵地开展的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有哪些特色,满足了老人的哪些需求?
叶建之:在开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过程中,湖南推动市县建立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试点示范,打造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发展模式,如湘潭县“党建+莲湘颐老”模式、攸县“长者之家+社区驿站”模式、双牌县“养联体”模式等。全省普遍建立了以乡镇政府和村(社区)为责任主体的农村居家特殊困难老年人定期探访制度。各地积极发动社会组织、志愿服务队伍广泛开展关爱行动。长沙市天心区实施“湘府邻伴”巡访探视和邻里互助;大部分市县开展“牵手行动”,组织机关干部与困难留守老年人牵手结对,满足老年人精神慰藉等需求。此外,优化医养结合服务,推动农村嵌入式医养结合机构发展和医疗养老资源共享,引导基层医务人员开展驻点服务,推动乡镇卫生院向医养结合机构转型,解决农村居家老年人的医疗服务需求。
张志才:作为一个“七山一水两分田”、农业农村占较大比重的城市,为破解农村居家养老难题,咸宁市紧紧围绕农村闲置土地、房屋、场所做文章,探索推进田园养老综合体、乡村养老合作社、互助养老中心户、开放多元幸福院四种模式。在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服务方面,制定支持养老政策43条,鼓励有实力、有爱心的企业整合农村闲置土地、住房,建设田园养老综合体;在打造乡村养老合作社方面,民政部门以奖代补,镇、村两级协调扶持,积极引导乡贤能人带头兴办农业生产和养老服务相结合的乡村养老合作社;在打造互助养老中心户方面,鼓励村民将自建房屋改造成居家养老服务场所,政府对做得好的给予适当奖励,以奖代补;在打造开放多元幸福院方面,投入3000余万元建成农村老年互助照料设施650个。四种模式的综合运用,有效解决了农村养老服务设施供应不足、互助照料中心运转不畅、一些村民养老金不足、农村留守老年人照护难等问题。
马庆国:平陆县科学制定发展规划,优化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内容,提供农村居家养老特色服务。坚持老人自愿申请原则,为有经济支付能力和服务需求的老人提供有偿服务,实现从基本生活照料向专业护理、精神慰藉等方面延伸。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为农村老年人提供连续性的健康管理和医疗服务。随时了解独居、失能、贫困、高龄等老年人情况,并及时实施关爱救助。建立农村困难老年人探访制度,由村委会落实专人定期上门,及时了解或评估老人的生活情况以及家庭赡养责任落实情况。同时,开展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依托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社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低保家庭中60岁以上的失能老人,70岁以上的独居、失独、空巢老人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对以上符合条件的服务对象按照每人每月50元的标准安排购买服务经费,提供助餐、助医等六类居家养老服务。
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提出,以村级邻里互助点、农村幸福院等为依托,构建农村互助式养老服务网络。请问,您所在的地区是如何开展互助养老的?
李墨豪: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区于一体,农村养老服务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近年来,我们积极鼓励引导各区县因地制宜探索建立农村互助养老服务模式。目前,每个村都设置了一个互助养老点,至少配备了一名专兼职养老助理,培育了一支志愿服务队伍;每个村民小组组建了一个互助服务小组,对农村老年人开展定期巡访、结对帮扶、紧急救援等服务。我们依托村级互助养老点,摸清农村居家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及其他高龄、独居、留守老年人底数,建立基础台账,区分不同需求,整合资源,开展多样化、有针对性的互助养老服务。对居家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等重点对象,组织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提供居家照料、寻医送药、代买代缴、春种秋收等生产生活支持服务;对其他高龄、独居、留守老年人,实行“网格化”“划片式”结对帮扶,定期上门巡访探视,提供救助帮扶、家政保洁、精神慰藉等服务。
安占立:河南省洛阳市鼓励在老年人集中养老意愿较强、经济基础较好、居住较为集中的地方,优先选取闲置集体建设用地,建设集中互助养老服务站,设置独立的老人居住单元,提供客厅、卧室、厨房、卫生间等基本生活空间,并配建绿地、健身场所等公共活动空间。集中互助养老服务站坚持村民自治,由村干部、村民代表、乡贤能人、农村“五老”等人员组成专兼结合的养老理事会,负责日常事务管理,弘扬“与邻为善,以邻为伴”理念,实现农村老年人从分散养老到集中养老、从居家养老到居家互助相结合养老。同时,我们还支持乡镇区域集中养老服务中心、小型集中养老服务点、村级居家助老服务点开展互助养老,发挥社工和志愿者的补充作用,引导、鼓励低龄老年人等实现自助、互助养老。
韩福辉:吉林省长春市双阳区有60岁以上人口7.6万人,其中2/3生活在农村,独居、空巢老年人的占比非常高,这迫切需要我们改善农村养老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在互助养老方面,我们有组织地开展了农村邻里互助项目。以老人的基本生活需求为重点,提供“两访、三查、四助”服务,每天早晚两次走访受助老人家庭,查看老人吃、穿、住三个方面的情况,结合老人需求,提供助餐、助洁、助医、助难四个方面的服务。同时,以村级养老大院为依托,通过村民自发组成的老年协会开展互助养老服务。把符合条件的老人托管到指定的养老机构,解决老人养老难题。探索“时间银行”模式,在太平镇齐瓦房村设立试点。利用农村福利中心现有资源,构建农村互助服务网络,扩大服务范围,提供情感关怀和生活帮扶。
居家养老服务是一个需要不断完善的过程,请问当地对发展农村居家养老服务有哪些思路?下一步有哪些工作安排?
李墨豪:重庆市将加快补齐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短板,持续推进城乡养老服务均等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农村养老兜底保障能力,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能力建设,依托乡镇、村社等基层治理力量,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定期巡访制度,帮助兜底保障对象及留守老年人解决基本生活安全问题,督促家庭成员履行赡养抚养义务。同时,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信息化水平。支持各区县依托“金民工程”、养老大数据云平台,建立农村老年人数据库,重点掌握留守、失能老年人等基础信息,链接乡镇养老服务中心、村级互助养老点等服务资源,整合城乡养老服务资源要素,开展信息采集、精神慰藉、政策咨询等线上线下融合服务。
安占立:农村居家养老是养老事业发展的重要课题,事关千家万户,需要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下一步,我们将不断推进农村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在扩大农村居家养老供给的同时,完善现有设施设备。加大财政资金投入,拓宽资金渠道,抢抓普惠养老专项再贷款机遇,积极申报政府专项债,提高养老服务投入水平。引入优质市场主体,通过政府购买服务、股权合作、公建(办)民营等方式,支持各类市场主体为农村老年人提供高质量的养老服务及产品,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促进融合发展,支持县域利用山水田园资源,结合乡村振兴,探索“康养+文旅小镇”“康养+田园度假村”等发展模式,为农村老年人提供高品质养老服务。进一步构建农村“集中+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农村老年人住得近、住得起、住得惯的家门口幸福养老。
韩福辉:双阳区在构建城镇养老服务体系中积累了一些经验,下一步,我们将着力从重点保障向普惠型养老方向发展。首先,对全区6万多名老年人进行摸底排查;其次,对独居、失能、重残、空巢、留守、高龄、特困、计划生育特殊家庭等8类人群的养老需求,建立电子档案台账,提供巡访服务,有针对性地分类满足养老需求;再次,积极推进农村福利中心由民政部门直接管理工作,对农村福利中心实行升级改造,改善服务环境。此外,努力推动农村养老大院和互助养老站点建设,到2025年实现农村养老服务全覆盖,各村均建立互助养老站点。
近年来,四川省仪陇县以人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为目标,创新模式,强化供给,优先保障特困老人、失能老人、农村老人刚性需求,全面建立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实现特殊困难老年人养老服务公益化、城乡养老服务均衡化、养老产品供需多样化、养老行业管理标准化。
提升医养结合质效。根据机构规模和区域医疗资源情况,推行“嵌入+签约”医养结合模式,乡镇卫生院入驻条件成熟的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并设立卫生室,建立就诊绿色通道。根据老年人需求,分层分类设计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包,建立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全科医生为主体、全科团队为依托,居家养老机构、社区志愿者、老年人家属共同参与的居家社区老年人医疗卫生监测防治网络。
推动社区养老发展。按照“中心、站、点一体化,养、医、教大融合”思路,试点建设社区养老服务综合体,引入专业养老服务团队运营管理,以综合服务中心为龙头,整合社区卫生服务站、小区物业等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暖心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设置家庭邻里互助养老点,为社区居家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紧急救助、健康管理、精神慰藉等服务。
创新互助养老模式。构建“政府部门指导+互助组织负责+社工机构引导+社会力量协同”的农村互助养老模式,试点建立“时间银行”,设置“互助超市”。通过集体经济分成、社会或政府捐赠等渠道充实“互助超市”物品,明确超市物品只能通过“时间银行”积分进行兑换,有效提升群众参与互助养老的积极性。目前,该模式已在2个村(社区)试行,2023年将扩展到20个村(社区)。同时,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定期对特殊困难老年人进行巡访探视,关注老年人健康状况、居住环境等情况,提升老年人的幸福感和安全感。
近年来,河北省青县面对日益加快的人口老龄化进程,聚焦农村老年人对养老服务的实际需求,打造“孝老食堂”,让老年人暖胃又暖心。
建机制。成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县委副书记为副组长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部署全县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出台《关于加强“孝老食堂”建设 全面提升农村养老服务保障水平的实施方案》,明确“孝老食堂”建设原则、发展步骤和建设目标。按照全覆盖、分重点、分批次推进的思路,对全县养老服务基础情况进行全面摸底,利用农村幸福院、文化活动中心、闲置民房等场所,统筹使用各类资源,确保每个乡镇至少建设一所精品示范型“孝老食堂”。
促规范。出台“孝老食堂”建设规范、运行管理办法、日常规章制度等一系列文件,明确“孝老食堂”建设运行标准和各方管理职责。制定奖补扶持政策,对管理规范、效果突出的“孝老食堂”,按照服务人数、建设规模等实际情况给予一定奖补,充分调动各村创先争优的积极性。
抓长效。推行集体经济驱动型、社会爱心捐助型、移风易俗引导型、市场化运营型四种模式,推动“孝老食堂”建设运营长效化。各村集体收入成为“孝老食堂”运行发展的主动力,村“两委”拿出部分集体收入投入到“孝老食堂”建设中,配备标准化厨房设施、餐桌椅等,保障“孝老食堂”的日常运营。引导热心公益的企业、个人等参与“孝老食堂”建设。各村乡贤议事会、红白理事会等村级自治组织倡导村民为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浴等服务,助推乡风文明。半岛体育将市场经营与“孝老食堂”功能融合,对困难老人实行低偿收费、村委补贴,对其他村民按照低于市场标准价收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