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去年以来,广州市每隔几个月就会召开一次现场会,就像是钉钉子,持续推进社区居家养老“大配餐”。
截至今年2月底,广州市共有长者饭堂928个,比2016年底增长4倍,街道(镇)、社区(村)覆盖率达到100%,市中心城区10-15分钟、外围城区20-25分钟的全覆盖服务网络基本形成。
2016年上半年,广州市政府有关部门就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深入基层,组织对1025名老年人的入户调查和访谈,调查统计发现,33.3%的居家老年人需要助餐配餐服务,位居老年人需求首位。
用更接地气的线%的受访老年人希望能够有人帮他们买菜、做饭、送餐,而且质量要好,价格也不能贵。
广州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确定,在全市大力开展以助餐配餐服务为重点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在原有养老助餐配餐基础上半岛体育,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把老年人“请进来”与“送上门”相结合,实现“四个转变”:
从部分街道、社区零星开展助餐配餐,向助餐配餐覆盖全市所有城乡社区转变;从以服务保障独居、孤寡、高龄、计划生育特扶、失能等特殊困难老年人为主,向服务保障所有居住在本市有助餐配餐需求的常住老年人转变;从以救助帮扶为主,向优质服务可持续发展转变;从让老年人在“吃饭难”问题上不再纠结发愁,向提升老年人幸福生活指数转变。
广州市将养老助餐配餐服务改革纳入市委全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听取汇报,研究推动工作;分管市领导每两个月主持召开一次全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现场会,通报养老助餐配餐服务改革情况和部署工作;建立统计通报和督办制度,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纳入街(镇)工作绩效考核,对养老助餐配餐服务改革进行专门督导。
面对养老助餐配餐增量提质的新要求,为形成规模化经营,广州市不再沿用过去依靠日托中心、星光老年之家等自建厨房供应少数老年人就餐的办法。
在全市选择四种配餐供应机构——获得A(或B)资质的集体用餐配送公司、供餐能力超过1000人的“中央厨房”、省二级以上养老机构、供应100人以上的社区自建厨房。全市经过筛选,确定18家“中央厨房”、72家餐饮配送公司,由各区、街(镇)按就近原则签订供应合同。
整合社区日托中心、星光老年之家等多种养老资源,有的街(镇)挤出自有物业,在临近老年人集中居住或活动区域、步行通达性好、给排水等市政条件好、远离噪音等污染、便于寻找的显著位置,尽可能设置在首层,建成社区长者饭堂。
全市形成步行“中心城区10-15分钟,外围城区20-25分钟”的服务网络,为老年人就餐和助餐提供场地,并对无人照料、行动不便的失能、重病卧床等老年人进行送餐上门,使老年人不出社区,就能享受集中就餐、就近就餐、送餐上门等服务。
长者饭堂尽可能购置可重复使用的餐具,配有微波炉、冰箱和辣酱、下饭菜等,室内安装有空调、电视机等,多方面满足老年人的就餐需求。
长者饭堂主要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各类社会主体运营管理,科学设置运营资质条件,择优选取具有一定品牌效应的专业化企业或社会组织运营,并签订监管协议,运营情况定期评估。
运营工作包括为老年人登记就餐、组织就餐活动、送餐上门等。目前,全市社会力量运营占比85%,成为提供助餐配餐服务的主体;全市养老服务企业193个、养老类社会组织74家,助餐配餐等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连锁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态势明显。
好事要办好,食品安全是一道红线。广州从这几个方面入手,确保“大配餐”的餐食质量。
1.政府监管:建立巡查、通报制度,开展日常巡查和督导,对承办机构和助餐配餐点开展执法检查和明查暗访,加强对食品从业人员的培训和膳食安全质量的抽样检测。
2.行业自律:在配送公司和中央厨房设置老年人助餐专区,统一长者饭堂标识,建立安全可靠的餐食供应和配送服务链,完善餐食溯源机制,从原料供应、制作加工到物流配送全程把好质量关。
3.公众监督:主动公布助餐配餐服务地图,上墙公示食品经营许可证、从业人员健康证、收费标识、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承诺书、投诉电话等,主动接受舆论监督、公众监督。全市未发生为老年人助餐配餐服务食品安全事故。
对于配餐供应机构、长者饭堂运营情况半岛体育,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评估。评估每年组织一次,主要以老年人的评价为主,综合考虑服务项目专业化程度、服务人次数、服务质量、服务成本等因素,评估结果分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4个等级,并由区、街道(镇)两级居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公示10天。
对评估为优秀予以奖励。评估不合格的不予补助,并要求其整改;整改后仍不合格的服务机构,由服务购买方中止其政府购买合同,该服务机构在2年内不得参与广州市养老助餐配餐购买服务项目招投标。
广州并不是单纯靠政府投入和“唱独角戏”,而是引导多方支撑、多元参与。政府补一点、企业让一点、慈善捐一点、个人掏一点,不断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和市场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引导公益慈善力量参与,建立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社区、家庭和个人共同推进养老助餐配餐合作机制,形成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格局。
市、区两级财政保基本,主要用于设施设备购置、场地装修、网络建设等,确保养老助餐配餐“开好局、起好步”。市从本级福利彩票公益金中下达助餐配项目资金,对各区助餐配餐服务予以补贴:
就餐补贴,对老年人就餐予以适当补贴;送餐补贴,对有需要的老年人送餐上门予以补助;运营补贴,根据各助餐配餐点服务老年人的人次予以资助。
全市每份两荤一素一汤的配餐价格基本不超过12元钱,经市、区、街道(镇)三级补贴后,老年人自掏腰包不超过9元钱,有的区对特殊困难老年人还实行免费,确保养老配餐市场上有机构做,老年人“吃得起、吃得好”。
以广州市白云区一个街道辖区为例,社区长者饭堂的餐标以每人每餐12元计算,面向60岁以上的户籍老人提供膳食,每餐缴费8元。其中,80岁以上长者,三无、低保、低收入家庭中60岁以上老人,孤老和优抚对象,每月退休金收入低于1200元的独居或仅与残疾子女生活的老人,市级以上劳动模范等,每餐只需缴费5元即可。
荔湾区一个街道的长者饭堂,每周一到周五面向老人提供午餐服务。“三无”老人和100岁以上的老人都可免费用餐。其他符合低保、低收入等条件的困难老人也可享受优惠价格。
依托市、区居家养老综合服务信息平台、“智慧社区”平台、助餐企业信息平台,实现养老助餐配餐网上办理和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提出助餐配餐服务要求。
部分“智慧社区”平台建有老年人助餐配餐系统,提供选餐点餐、费用划扣、互助送餐和餐后点评等一站式服务,对助餐配餐进行全程跟踪和监督,向上接入区级养老综合服务平台,向下利用微信公众号与老年人手机链接,老年人使用微信公众号即可报餐、点餐、评价配餐等。
一些社区还建立老年人微信群,进行助餐配餐等互动。近两年,各街道(镇)普遍开展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培训,帮助老年人学会智能手机基本操作。
今年,广州市民政局将印发实施《优化城乡养老助餐配餐服务网络提升助餐配餐服务水平工作方案》,推动养老大配餐服务转型升级。
合理优化布局,对供餐能力不足、选址不够合理的长者饭堂提高供给能力、调整优化选址、适当增加服务网点密度。引入品牌餐饮连锁企业,设置老年助餐专区或参与老人餐配送。在企事业单位开辟老年助餐窗口,将内部优质餐饮服务向社区延伸。
健全各相关部门间协同合作机制,加强对助餐配餐企业(机构)的监管,确保食品安全。引导助餐配餐企业(机构)加强行业自律,建立安全可靠的餐食供应和配送服务链,完善餐食溯源机制,主动接受舆论及市民监督。
制定实施规范指引,支持社会力量开发适合老年人的餐食。完善市居家养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助餐配餐服务功能,开发移动服务APP。优化“平安通”智慧养老服务,拓展网络订餐、送餐上门等项目。
整合社区资源,搭建邻里交流、志愿服务平台,将助餐配餐服务与志愿服务、上门探访、家庭医生等服务有机结合。利用公共卫生医疗人力资源,开展健康宣教活动。
探索建立慈善资金支持助餐配餐服务长效机制,鼓励各区探索通过慈善冠名、授牌等方式支持市场主体、品牌餐饮企业参与大配餐服务的新模式。制定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政策,培育连锁化、专业化、品牌化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企业和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