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八戒体育真人 > 老年园地

老年人生活范例6篇半岛体育


  半岛体育琳达博士是芝加哥大学妇产科及老人病科的助理教授,在她的指导下,一项针对全美国范围内57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的、针对性生活的态度、行为、问题的调查成功展开。这项调查表明:许多美国老年人经常进行性生活。下面是关于这项调查的一些有意思的结论,希望对中国广大中老年朋友有所启发。

  在年纪较大的群体中――从75岁到85岁,超过一半的老年人经常有性生活,调查显示,这一年龄段的美国老年人至少每个月拥有2到3次性生活,有23%的人至少每个星期过一次。

  “作为一个妇科医生,对于我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空白的信息,我让老年人下定决心去做一些改变。”琳达说,“根据这些正确的信息,人们应该能够采取正确的措施。”

  点评:“这项研究是第一次,它了老年人不能有性生活的荒诞说法,并把这个问题放到了健康方向上来了。”――欧丽博士

  “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具有里程碑式的研究,它能够减少医学团体和社会对这方面的忌讳。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是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70多岁时仍能。”――芭芭拉・帕里斯博士

  73%的57岁到64岁的老年人有性生活,53%的65岁到74岁的老年人有性生活,26%的75岁到85岁的老年人有性生活。在老年人的群体中,女性对性生活的要求比男性低。超过四分之三(78%)的男性(年龄在75至85岁之间)有一个伴侣或者其他私密关系;在这个年龄段的女性中,仅有40%的女性有一个伴侣。

  新加坡是人口老化最快的国家之一。据统计,目前在新加坡,每14个人当中就有一名是60岁以上的老人;而到了2030年,新加坡每4个公民中,就会有一个超过60岁的人。

  孩子长大成家,纷纷离巢,各自为生活打拼,只留下老人空守旧巢。您或许以为,孤单和无奈是大多数老人的生活写照。其实不然,新加坡老人的晚年生活一般都很积极,也很快乐。

  75岁的黄先生早年从事钟表生意,常在文莱、印尼、泰国、越南等地奔波,那时候,兵慌马乱,有几次简直是死里逃生。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福大命大,冥冥之中有贵人相助,他才能活到今天。因为经历过大起大落和生死考验,所以他更加珍视自己现在的家庭生活。

  自结婚后,妻子就辞去了工作,安心在家相夫教子。夫妻俩省吃俭用,却不惜代价让儿女们接受最好的教育。他们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儿子都是留洋博士。大儿子在美国学成回国后,从事电脑业;小儿子从澳大利亚回国后,在金融业工作;女儿是新加坡航空公司的空姐。让黄先生和妻子十分欣慰的,不是儿女们的事业有成,而是孩子们都懂得感恩,非常孝顺。

  星期天,儿子和女儿都会回家看看。但他们却不像我们中国子女那样,由爱人陪同、领着孩子,赶回家吃爸爸妈妈做的一桌好饭,而是三个子女轮流把父母带出去吃饭,哪家酒店有名就去哪家。这些年来,孩子们带着老两口几乎吃遍了新加坡所有的名店。兄弟俩还给老爸买了一辆跑车,让他没事儿时带着老妈到处兜风。因此,哪里有演出,哪里有最时尚的东西,这老两口一定会在第一时间内知道。

  平时,黄先生最大的爱好就是养热带鱼,鱼儿是他的好朋友。黄先生说他喜欢这些一天到晚游泳的鱼,喜欢和这些鲜活的小生命相处,喜欢看它们从容地前进、优雅地转身。看着鱼儿无忧无虑的样子,自己也会快活起来。黄先生的妻子年轻时就喜欢运动和旅游,多年来,她还一直保持这个习惯。孩子们渐渐长大后,他俩一年里,至少有半年时间要在外面游玩。这些年,俩人几乎走遍了全世界。

  现在,黄先生夫妇的生活来源主要是靠早年的积蓄。孩子们每年给的钱,他俩就当做旅游基金。因为新加坡太小了,所以不想做井底之蛙。黄先生说:“趁能走得动的时候,就多出去走走吧!就算有一天实在不能出门了,也可以像一首歌里唱的一样‘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啊。”因此,旅游基金多时,他们的旅行目的地就远点儿;少时,就近点儿。最重要的是,老两口都喜欢那种“在路上”的感觉。

  曾是上个世纪60年代新加坡健美冠军的黄先生,如今鹤发童颜,仍帅气十足,依然能看出当年的风采。如今,一家健美中心还聘请他去做顾问呢。谈起当初与妻子的恋情,黄先生便一脸陶醉的神情。原来,黄先生和妻子年轻时,都是新加坡“国泰表演艺术团”的业余演员,而且当年分别是剧团里的男一号和女一号。男人爱慕“漂亮”,女人爱慕“潇洒”,更因为有着共同的爱好,两人便走到一起,成了一家人。现在,黄先生夫妇都是新加坡“乐龄艺术团”的成员。黄先生的妻子在一次歌唱比赛中,以一曲委婉动听的《不了情》获得了大奖。发奖那天,黄先生像年轻时一样半岛体育,特地买了一篮鲜花送给妻子,并且还当众来了个热情的拥吻。

  采访时,我脱口而出:“真羡慕你们这幸福的晚年生活!”黄先生一听,便有些不开心了:“为什么说我老?什么叫晚年?我才70多岁,我老了吗?我是乐龄人士!就是应该享受快乐的人!”看见我正翻看他们的像册,黄先生又无限感慨地说:“这就是人生,从头到尾,一翻就是一辈子……”

  认识罗先生和他的妻子,是我在宏茂桥社区一个公园的小山坡上晨练时。据他俩说,多少年了,除了刮风、下雨,天天都来这儿晨练。老两口都是八十多岁了,但看起来特别精神。每天早晨,他俩都一起手拉着手来到公园,或跳跳舞,或做做操,然后一起去巴刹(菜场)买菜,买完菜后再一起去大排档吃早餐。他俩形影不离,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如此,甚至连下楼买东西、倒垃圾,也要两人一起去。

  罗先生原先靠在工厂做工养活一家老少。现在,是靠自己的积蓄和一些社会保险金养老。他的两个儿子也在工厂做工,各自都有三个小孩儿,所以,家庭负担都比较重。有时,儿子们也会给父母钱,但他们坚持不要。虽然生活不是很富裕,但夫妻俩相濡以沫,恩爱满足。

  罗先生和妻子也有一个共同的爱好,那就是乐于做义工。他们是积极的“乐义人士”。罗先生夫妇和许多新加坡老年人一样,都愿意走出家门,为社会和一些需要帮助的孤独老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平时,在教堂里、社区里做义工,是他们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一来,助人为乐;二来,有个精神寄托;三来,可以证明自己仍有“用武之地”。罗先生这样说:“我们现在只要头脑、手脚还灵活,就应该多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假如有一天我们也病得不能动了,也会有人来帮助我们的。因为生命的价值就在于分享与关怀。”

  晨练结束,也是我的采访结束之时。挥手与罗先生夫妻告别,看着他俩携手同行的背影,不禁让我感觉,这世间真的有一种爱叫做“天荒地老”。

  如果你怕自己把握不好,那就看看下面这“十不如”吧,相信看完后你的老年生活会过得更加美好。

  逞能,就是争强好胜。有些老人被不服老、不服输、不服人的“犟劲”驱使,遇事总爱“露一手”。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力大无比、智慧超人、耐力出众的常胜老翁。

  这种“逞能”心气的老人,如果身有慢性病或处在亚健康状态,很容易导致难以预料的疾患。

  纵使我们有十个不老的心,也要承认自己在变老,体力、精力都有所不济,要量力而行了,不能干的事绝对不勉强。

  几十年的辛苦劳累,有些人早就留下了健康隐患。进入老年后,由于身体功能减退,人就变得脆弱,容易生病。

  有人一生病,就忧心忡忡,无法安心治疗,结果越病越重。但有人生病后接受现实,积极配合治疗,病情控制得好,哪怕是绝症也能长寿。

  抗日老兵陈春森从72岁开始,先后患上3种癌症,这在旁人看来很不幸。但陈春森提醒自己像常人一样生活,如今99岁的他身板硬朗,他说“癌症让我长寿”。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人人都想长寿,期望能够长命百岁。但不少人却过分地追求长寿,走进了误区,反而忽略了生命真正的价值。

  我们活着就是一种幸福,一种希望。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意义在于活得充实,而不在于活得长久。

  其实很多人盲目追求长命,是害怕死亡。而害怕死亡的根源在于认为自己没有好好活过。

  人老了,要对自己好一点,不要重演“钱在银行,人在天堂”的悲剧。不要只知道存钱而不知道花钱。

  给别人花,给子女花,为什么不给自己花?买自己喜欢的衣服,自己喜欢吃的食物,自己中意的家居装饰品。

  一个人朋友多,说明这个人人缘好。但朋友太多,恐怕没有精力去维护那么多的情谊,不如留几个知己。

  知己可以是老战友、老同事、老同学,还可以是老伴儿。当然,如果能找到忘年交也是十分难得的。

  老年人的炒股热情完全不输年轻人,许多朋友把炒股当作老年生活的重要部分。但是在跌宕起伏的股市中,老年人必须注意由情绪波动造成的身心损伤。左手K线图,右手心电图,何苦呢?医生建议老年人最好不要炒股。

  相比股市,花市更让人舒心。现代生活实践与医学实践证明,老年人养花不仅是闲情逸致,而且是一种健康、益智、益寿的行为。

  老年人要学会修剪自己的欲望。想这世上的烦恼莫不是因欲望而生。有欲望,而又未达目的,便产生了烦恼。正如佛家所喻:“身在荆棘中,不动则无痛。”“寡欲无求”才能虽身在凡尘,心却超然物外,不受诱惑,不生痛苦。

  清淡为人,踏实做事,不计功名,不争利禄,无得之喜,也无失之忧,无防人之心,更无害人之意。淡泊以明志,宁静而志远。

  很多老年人退休之后,将生活重心放在了家庭,充当起家庭超级保姆的角色。他们强大得可以照顾得了子女,带得了孙娃。还有很多老年人管太多,子女的工作要操心,子女的情感也要操心,搞不好就把自己和子女的关系搞僵了。这个时候不如当一当“甩手掌柜”,能不做的不做,能不管的少管。

  人生在世不可能事事尽如人意,遇到困难和烦心事就要自己化解,时刻拥有乐观的心态和快乐的心境。在生活中碰到烦恼事,不妨学会三句话:

  人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然而昨天已经过去,明天还没有到来,我们能把握的就只有今天了。

  昨天是回忆,今天是人生的中心,只有抓紧今天,才能在明天生活得更美好。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个瞬间,过去的都将永不再来。

  XX社区老龄人口较多。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父母与子女共同生活动家庭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到底怎么样安享晚年?面临 困难问题怎样解决?2014年6月25日拱辰街道XX社区青年汇同XX大学共同开展针对“老年人社区生活状况”调查活动,活动工作人员5人,活动志愿者3人,被访老年50余人。

  本次调查数据中最为突出的三个问题: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老年人的年龄和收入成反比,即年龄越大收入越低,老年人很难与社会其他成员共同分享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成果,而日益成为贫困阶层。除个别子女条件特别好的,大多普通老人的月收入都仅仅能维持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他们收入的低,成为直接影响他们生活质量的主因。二、老年人的思念:因为思念不能常来探望的儿女成了许多老年人的心病,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加渴望亲情。尽管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不强,但不管是独居,还是与子女合住,老人们大都不愿意请保姆,更想让子女能抽空多陪陪。“物质上的东西我们并不缺,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女常回家看看,不要让我们孤独!”三、老年人的出行问题:当城市的高楼大厦将人与人彻底阻隔开时,一些年过七旬的老人也因这高大的建筑,失去了在阳光下散步的机会。因为出行的不便也导致了许多生活必备物品不能及时填补。

  针对老年人生活现状和面临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作为社会工作者、敬老志愿服务团队的工作者我们应多方面入手,大力倡导和宣传共同营造爱老敬老的氛围。要提倡在广阔的空间交流,帮助老人走出家门,加强与年轻人接触。老龄社会不仅是人口类型转变的标志,也是社会、经济、科技、医疗卫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老年问题既是家庭问题更是目前的社会问题。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自己的老年。除了物质上的关照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感情上的关注。我们应该都来关心、爱护他们。关爱老年人,理解老年人,重视老年人,为他们创造一个幸福愉快的生活氛围。

  基于 “2013年上海市老年人口状况与意愿跟踪调查”数据,通过交互表观察城市家庭中双向的代际交换以及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状况,并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的方法讨论双向代际交换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分析结果显示:代际交换中已出现重心下移趋势,即亲代对子代的支持多于子代对亲代的支持。亲代对子代的支持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相关性,老年人与子女相处过程中表现出利他性,为子女照看孙辈对提高其生活满意度有正向作用。而子代对亲代的支持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无显著相关,老年人经济上的独立性反而会提高其生活满意度。

  养老问题是影响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课题。在老龄化日益加深的今天,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生活满意度亟待提高。而现代化、城市化进程中,家庭结构以及代际关系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家庭结构向小型化、核心化发展,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的“少子化”,年轻一代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转变,使得中国传统家庭养老功能逐渐弱化,“反哺”模式受到巨大冲击。

  近年来,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多种养老方式逐渐兴起。对多种养老方式的讨论主要强调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却未注意到老年人群体自身的主动参与作用。尤其在城镇,老年人年轻时多数有稳定工作,退休后也有固定的经济来源和保障,在养老的经济来源方面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在现实家庭生活中,老年人对子女经济上的支援以及生活上的帮助同样不容小觑。但在有关代际交换与老年人养老状况的相关研究中,往往重视来自于子代的代际支持对老年人养老状况的作用,而对于亲代对子代的投入及帮助很少被提及,缺乏亲子之间双向支持的系统研究。

  本文旨在观察现代家庭中代际交换的发展趋势,探讨双向代际交换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作用,并尝试解释代际交换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机制。以期丰富代际交换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相关研究,并且基于分析结果重新审视城市家庭中的代际关系。

  人们对于生活的满意程度反映了稳定、长久的态度和意愿,是评估个体主观生活质量的重要维度\[1\]。生活满意度能够反映个体各方面在需求和愿望得到满足时所产生的主观满意程度,是测量老年人对自身生活状况主观感受到的心理健康状况最常用的方法之一\[2\]。

  自20世纪80年代起,中国开始了关于社会指标的研究,同时也出现了对个体生活质量的各种研究。林南80年代对天津和上海居民生活质量的研究,就是使用生活满意程度作为生活质量的量度\[3\]。早期对生活满意度的研究主要以城市居民为研究对象,而对其中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鲜少涉及。90年代起,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研究受到重视,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老年人群体的生活满意度。

  有关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研究发挥了社会学注重实证研究的传统,以定量研究居多,并且多关注生活满意度的水平及影响因素。如李德明等基于2002年“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得出了超过半数老年人对目前的生活满意,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受人口学变量、生活质量、养老方式、社会支持等因素影响的结论\[4\]。除此之外,学者们还深入讨论了年龄、收入、婚姻关系、代际关系、养老方式、社会支持等各种因素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家庭关系(尤其配偶及子女)对老年人晚年生活的重要性得到了共识。老年人在寻求帮助时,在对象的选择上有偏好顺序,配偶和子女是其社会支持的核心\[5\]。这也使得代际关系研究受到足够的重视。

  代际交换是家庭中不同代际成员之间的资源交换关系,是家庭代际关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现代化程度的加深、独生子女政策导致的少子化,使得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老年人从家庭中获取的代际支持无论在结构上还是规模上都日益减少。代际支持中,子女的日常照料出现“不足”\[6\],老年人处于代际关系的弱势\[7\],这已取得学者的共识。然而,这种日益变化的代际关系,以及代际支持交换对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有何影响,却很少被关注。

  回顾代际交换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相关性研究发现,两者的相关关系研究不多,且主要局限于农村。而城市现代化程度高、生活方式改变快,城市家庭中老年人与子代之间的代际交换实际上展示了现代家庭代际关系发展的趋势,因此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代际交换是子代与亲代之间的双向交换关系,子代对亲代支持的作用固然重要,亲代对子代的支持也不容忽视。然而,对代际交换作用的讨论,侧重于观察子代对亲代支持的作用,而亲代对子代支持的现实状况以及其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作用却被忽略了。

  本文旨在验证双向的代际交换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作用,根据研究问题,提出假设。

  H1:子代对亲代的支持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正向作用。具体化为子假设:子女提供家庭护理、子女给钱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正向作用。

  H2:亲代对子代的支持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正向作用。具体化为子假设:经济方面资助子女、事业方面帮助子女、生活方面帮助子女料理家务及帮助子女照看孙辈对提高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正向作用。

  数据来自于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13年上海市老年人口状况与意愿调查”。调查对象(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按照上海市2012年年底户籍老年人各年龄段和性别不同比例抽取。整理数据后,样本量为2 763(表1)。

  选取双向的代际交换,包括亲代对子代的支持以及子代对亲代的支持作为自变量。

  子代对亲代支持包括:生活照料上的支持,即子女是否提供家庭护理;经济上的支持,即子女是否给钱。分别按照“是”、“否”及“不需要”转化为虚拟变量。

  亲代对子代支持包括:经济上资助子女、事业上帮助子女、生活上帮助子女料理家务与帮助子女照看孙辈。分别按照“是”、“否”转化为虚拟变量。

  关注老年人对生活满意度的积极态度,“非常满意”、“比较满意”=1,“非常不满意”、“不太满意”、“不知道”=0。

  选取性别、年龄、户口性质、文化程度、月收入、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婚姻状况、子女数作为控制变量。其中,性别变量,男性=1,女性=0;年龄根据调查年份减去老年人出生年份计算所得;户口性质,非农业=1,农业=0;文化程度根据教育年限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小学以下=1,小学=2,初中=3,高中=4,中专技校职校=5,大专=6,本科=7,硕士=8,博士=9;月收入按照老年人实际收入计算所得,并转化为对数;健康状况,好=5,较好=4,一般=3,较差=2,差=1;生活自理能力根据完全能自理、部分能自理、完全不能自理转化为虚拟变量;婚姻状况,在婚=1,不在婚=0;子女数根据存活儿子数、存活女儿数相加计算所得。

  亲代对子代的代际支持展现的是家庭内部资源向下流动的趋势。由于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的经济、健康状况等存在很大差异,为子女贡献的能力差别较大,故分年龄段观察亲代对子代的支持情况(表2)。

  从表2看,老年人在4个方面对子女的支持中,帮助子女料理家务的比例最高(50.7%),超过半数的老年人在帮助子女料理家务;其次是照看孙辈(39.1%);经济方面资助子女的老年人比例较高(33.2%); 老年人在事业方面仍然在帮助子女(17.4%)。相比高龄老年人,低龄老年人由于身体条件更佳,经济状况更好,因此在各方面资助子女的比例更高。

  在上海市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于2003进行的“上海市老年人口状况与意愿跟踪调查”中,也有关于老年人帮助子女料理家务、帮助子女照看孙辈两项支持情况的相关数据,为了更好地观察亲代对子代支持在近10年来的变化情况,将这两项数据进行对比(表3)。

  从表3看,老年人帮助子女料理家务的比例从2003年的34.1%,提高到2013年的50.7%,帮助子女照看孙辈的比例从2003年的29.0%提高到2013年的39.1%,10年间,亲代对子代的支持,至少在帮助子女料理家务和帮助子女照看孙辈这两方面,不仅未减少,反而有所提高。这表明在家庭内部的代际交换中,资源向下流动的情况增加了。

  为了观察代际交换中资源向上流动的情况,分年龄段观察子代对亲代的支持(表4)。

  在家庭护理方面,随着老年人年龄增高,不需要子女提供护理比例明显降低,这主要是因为年龄的提高伴随着健康状况的下降以及护理需求的上升。 60~79岁老年人得到子女护理的比例不高,仅3.3%,而高龄老年人得到子女护理的比例较高,为33.8%。

  在子女提供经济支持方面,不考虑子女提供经济支持的多少,仅从子女是否给钱看,各年龄分组上子女提供经济回报的比例无明显差异,并且子女提供经济支持的比例(24.1%)小于老年人给予子女经济支持的比例(33.2%)。子代对亲代提供经济支持的比例小于亲代对子代提供经济支持的比例,这表明城市中家庭内部经济资源流动的方向呈向下趋势。在更多的家庭中,家庭内部经济资源的获益者并非是面临养老需求的亲代,而是子代。

  本次调查中,老年人对生活总体状况感到非常满意和比较满意的比例共计87.5%,大多数老年人对生活状况持积极态度,可见2013年上海市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水平较高。

  为了更好地了解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状况,通过交互表观察不同变量分组上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差异情况(表5),分析发现:(1)随着年龄上升,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所下降,8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较低;(2)文化程度及月收入越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越高;(3)健康状况越好、生活自理能力越强,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越高;(4)在婚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高于不在婚老年人;(5)子女数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存在明显的门槛效应,有子女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高于无子女的老年人;(6)不需要子女提供家庭护理、不需要子女给钱的老年人,即生活和经济独立能力高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较高;(7)在经济方面资助子女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低于未在经济上资助子女的老年人;(8)在事业、料理家务、照看孙辈三方面给予子女帮助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比不提供帮助的老年人稍高一些;(9)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在性别、户口性质分组上差异不大。

  以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为因变量,分“非常满意”、“比较满意”=1,“非常不满意”、“不太满意”、“不知道”=0。采用二分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表6)。

  模型1以控制变量为自变量。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户口性质、月收入对数、健康状况、生活自理能力、婚姻状况、子女数与生活满意度显著相关。与常理相符,老年人的收入越高、健康状况越好、生活自理能力越强,其生活满意度越高。在婚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高于不在婚老年人,而有子女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高于无子女老年人。

  模型2加入了有关子代对亲代支持的自变量。从分析结果看,子女是否提供家庭护理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无显著相关关系。在 p0.05显著性水平下,子女给钱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正向作用半岛体育。在p0.01显著性水平下,不需要子女给钱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正向作用。并且,通过对比发生比率发现,不需要子女给钱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比子女给钱的老年人更高。这表明经济上的独立性,对提升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积极作用更大。

  模型3加入了有亲代对子代支持的自变量。从分析结果看,在p0.05显著性水平下,帮助子女照看孙辈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正向作用,为子女照看孙辈,能够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另外,在加入有关亲代对子代支持的自变量后,子女是否给钱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消失了,说明这种相关性并非必然。

  (一)城市家庭代际交换的方向呈向下趋势,子代才是家庭内部经济资源的获益者

  本文通过数据证实了现代家庭中亲代对子代在经济、事业、家务、照料子女方面的巨大支持作用,老年人对子代的支持,至少在帮助子女料理家务和照看孙辈两方面,在近10年间,有增无减。代际交换反映家庭内部资源的流动情况,子代对亲代的支持弱化而亲代对子代的支持持续增长,这意味着家庭内部的资源从上而下的流动趋势。

  在关注养老问题以及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时,首先应该看到,在现实家庭生活中,家庭内部经济资源的获益者并非是存在养老需求的亲代,而是子代。

  在现实生活中也可以看到实际的例子:一方面,相比刚进入工作阶段不久、消费观念开放的年轻一代,老年人经历了资本的累积阶段,消费观念更保守,多有部分积蓄。另一方面,由于高昂的房价,年轻一代在初成家时,难以拥有自己的住房,而老年人往往本身拥有房产,在资源占有上处于相对优势。考虑到年轻一代在成家立业时背负的压力日趋加重,在子女结婚时,老年人投入大量的经济资助已经司空见惯。有趣的是,一些老年人不认为被“啃老”,在资助子女买房、出资替子女操办婚礼时不仅是参与者,有时甚至是发起人。老年人甚至认为自己有“责任”为子女付出,更有一些经济条件不佳的父母由于不能给子女足够的经济支持而心怀愧疚。

  (二)城市老年人在经济来源上已经形成了“自我养老”观念,经济上的独立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回归分析显示,子女提供的经济支持、家庭护理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并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这两类支持旨在满足老年人健康和经济的需求,这种需求意味着老年人对生活控制力的下降以及对外界依赖度的增加,因此未必对其生活满意度产生直接正面作用。

  在城市家庭中,子女给钱并不是老年人养老资金的主要来源,而是作为子代对亲代孝心的表现带给老年人幸福感。从经济独立性对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正向作用中也可以看出,经济独立对老年人的“自主养老”十分重要。在经济独立的情况下,老年人的养老观念能够表现出更强的独立性,只有经济来源有保障,老年人才能更好地理解、体谅子女,在自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不给子女添加过重的负担。

  相比农村老年人,城市老年人对儿孙辈的期待、对自身养老方式的选择已经形成了许多新的观念。城市家庭大多是由以姻缘关系为基础建立起来的“核心家庭”,并且城市中生活节奏快、社会流动性高、接受新观念的速度快、城镇地区老年人退休后多数有一定的经济来源和保障,这些都为城市老年人“自我养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随着社会保障制度与家庭代际交换关系的变革,城市老年人“自我养老”的观念正在不断强化,对“养儿防老”已经不抱过多的幻想。

  (三)老年人在家庭生活中表现出利他性,为子女照看孙辈对提高其生活满意度有积极作用

  回归分析显示,为子女照看孙辈对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有正向作用。不难理解,一方面,能为子女照看孙辈证明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尚可,不仅能够生活自理,还能为子女尽一份心力;另一方面,从传统家庭文化来看,照顾孙辈对老年人来说也是一种天伦之乐。

  现实生活中,为子女照看孙辈的老年人不在少数,由于子女多忙于工作,老年人往往扮演家庭后盾角色,为子女承担照看孙辈及料理家务的责任。这也验证了老年人在家庭生活中表现出的利他性。现代城市中老年人不仅在自身养老方面对子女无过多的期望,相反不乏老年人牺牲自己独立、自由、丰富多彩的晚年生活,为子女带孩子、做家务。更有甚者,一些老年人由于体谅子女在社会竞争的不易,为了减少子女压力,避免由自身的养老问题而引发家庭矛盾,在能够生活自理的情况下他们主动选择独居,即使在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的情况下,也宁可进养老机构或社会服务机构。这些都再次印证了,随着社会的变化,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已经越来越独立。

  [2]顾大男,曾毅.高龄老人个人社会经济特征与生活自理能力动态变化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2004(增刊):14-21.

  [3]林南,王玲,潘允康,等.生活质量的结构与指标――1985年天津千户户卷调查资料分析\[J\].社会学研究,1987(6):73-88.

  [4]李德明,陈天勇,吴振云.中国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7):543-549.

  [6]贺志峰.代际支持对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研究\[J\].人口与经济,2011(增刊):1-3.

  [7]刘立国.农村家庭养老中的代际交换分析及其对父代生活质量的影响\[J\].南方人口,2004(2):52-56.

  [8]殷志刚,周海旺.上海市老年人口状况与意愿发展报告1998-2013\[R\].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4:221.

  通过对朱寨村近三百户家庭的走访,我们对该村的老年人生活条件、医疗健康状况、文化娱乐休闲状况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其中有好的方面,但也有些情况不容乐观。

  1、居住环境:该村大多数为瓦房,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或平房。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于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中。由于农村人特有的生活习惯,院落中的物品摆放较为杂乱;现在大多数家中电视已经普及,但通过走访,发现一些老人独居的家中并没有电视,所以他们的精神生活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该村实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其中每户出资400元,其余由政府补贴),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难,但在走访中也发现有些偏僻的地方路未修通。总的来说,该村老年人生活条件还行。

  2、收入与支出: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收入(个人积蓄)。据调查,该村人均耕地1亩左右,玉米和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除去口粮、税粮(现已取消)、牲口食粮外,以市场价出售,年户均粮食收入约3000元,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身上仅有几百元,这就是大多数老年人用以养老的资本。对于那些身体尚好或有手艺的人(大多在60-65岁之间)他们还会向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除劳动收入外,老年人资金来源还有子女供给、政策扶持,然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如,子女于老年人的关系是否融洽,子女经济条件,子女是否有尊老爱老意识愿意支出;享受五保、低保、独生子女计生补助等的要符合一定条件,需要评选过程客观公正。

  目前,农民的花销相对较少,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其花销部分主要用于生活生产消费和医疗保健支出。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用于购衣,食品,沼气,自来水,电费等。用于生产消费的主要是粮种,花费,机械,农药等的购置。随着物价的上涨,这些方面的花销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在医疗支出这一块,据调查发现,村中一家小诊所,村民有头痛发烧小感冒一类的小病一般都去村中这家小诊所,有的甚至毫不在意,任其发展。另外农户家中也有常备药,因此,小病对村民的负担影响尚轻。但一旦得了大病,尤其是老年人处于疾病多发期,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还是占有相当比重。虽然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在农村较为普及,但据村民反映,由于体制原因,报销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医院,不同病情报销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药价虚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原因,农民从新农合中获得的实惠并不多。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这一点对老年人来说仍然适用。

  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外部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频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区社会尊老养老风气的退化,一些人见到老年人不会主动打招呼,视而不见,这对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使之产生了社会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认为老了无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相对比较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二是来之于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对老人的关心,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谢了产生失落感。同时,年轻一代对老年人行为不理解也极易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创伤,相对应,老年人对年轻人的行为也存在困惑。

  通过走访发现,该村村民的生活方式相对较为科学,但也有一些不科学的习惯充斥其中,影响着人民的身体健康。从睡眠来看,村民一般都有早睡早起和午睡的习惯,大部分村民能保证每天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晚11点早6点),个别能哟8个小时,睡眠较为充足。其原因一是白天干活较累,二是无事可做。在体育锻炼方面,有70%的村民能进行体育活动(多为年轻人),而剩下的30%多为老人,他们很少锻炼或从不锻炼。在于外界交流方面,村民大多保持着住宅农田住宅的生活路线,于外界交流仅限于本组内部,邻居之间二老年人,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基本在家而不外出。不好的主要表现在饮食不卫生和在饮酒、吸烟上。由于农村生活条件相对有限,蝇虫较多,很难保证饮食卫生。在走访的男性人群中,50%的人抽烟,且烟龄较长,抽烟量较大,这在老年人身上表现尤为突出,对身体造成危害。饮酒方面不太严重,约60%的人不饮酒,在量上把握适当。这些习惯不利于健康,但由于长期的生活习惯和经济因素,健康观念等的制约,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形成还需要很长时间,需要积极的引导。

  由于农村物质生活条件、村民思想观念、政府组织扶持力度等方面的原因,农村文化娱乐,尤其是老年人文化娱乐精神生活相对枯燥,条件较好的地方尚有能力去改善。朱寨村属于后者,但仍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

  从硬件设施来看,该村建无文化大院和文化舞台,乒乓球台,篮球架,体育健身器材等配套设施。从软件来看,通过村民反映,本村过去有腰鼓队,舞狮队等文艺队伍,从中有一些具有唱戏、扭秧歌等才能的人,但随着时间的发展,文艺队处于解散状态,器械已不知去向,加之无人引导,村里文化活动并不活跃丰富。农闲时,住的较近的人(尤其是老人和妇女)一般会聚集在一起聊天,打麻将,打牌,这些活动虽无大害,但浪费了大量时间,且长时间坐着对身体也不利,另外也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还有一些人整天呆在家里,不愿参与任何娱乐活动,这极易造成思想封闭。

  ①缺少合理引导。作为政府,对村民文化活动这一块重视相对不够,在资金、技术、人才开发与培养等方面做的不太好,未能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据村民反映,文艺队解散后器材归个人所有(而其不能调动村民),村民对此意见较大。作为村民,对公益事业的热情消减,人们顾及经济利益,加之村民之间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没有人愿意出面组织出面开展活动,即便有,也是小打小闹,不成气候,另外有些时候内容不健康(麻将、纸牌,甚至有封建迷信宗教活动)。

  ②人才断层。热心于公益事业的人多数为老年人。他们有原文艺队成员,有的会唱戏、扭秧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不能再重现年轻时的辉煌,他们不能再进行腰鼓,舞狮等剧烈活动。而年轻一代对这些传统活动不感兴趣,不愿去学习,且大多数在外务工,很少在家,因而即便有人组织也没人会参加这些活动。

  ③精力有限。该村一种植业为主,玉米、花生等种植需要人力精力,农活较多,没时间和精力去组织参与于学习文艺活动。对于老人,多在家看孩子,也无精力去做。

  ④认知和条件的限制。生活在农村的人信息相对闭塞,封建的传统文化道德观念长期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村民特别是老年人对新事物、新文化的接受和认识程度,或多或少地给农村文娱事业带来阻力。

  农村养老是人口老龄化之后中国凸现的问题之一,目前,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有:家庭养老和社区养老、社会化养老(农村养老保险养老)等。

  家庭养老作为传统养老的主要形式,是以家族成员对其上一辈老人提供衣、食、住、行、医直到死后安葬等一系列生活上的照顾和精神上的慰藉行为的养老模式。

  社区养老作为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化养老过渡的一种形式,是以社区为单位对老人进行集中供养的养老方式。是一种以社会救济为主要特征的社会保障制度

  农村养老保险是社会保险的一个组成部分,它是指我国农村的非城镇户口人员(包括乡镇企业职工)支付一定的劳动所得,在丧失劳动能力时从国家和社会取得帮助,享受养老金,以保障衣、食等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是一种社会化的养老模式。

  分析这几种形式的不同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是大多数学者的共同目标。

  由于中国目前大部分农村地区还相对处于落后贫困的状态下,家庭养老模式的地位很坚固。结合朱寨村实际,我认为家庭养老是适合该村的养老方式。这主要由于现阶段,农村养老的人力资源丰富,虽然计划生育政策制定并且贯彻多年,但由于传统观念的限制,在农村,多子女家庭仍是主流。同时,中国农村老人的晚年在精神照顾方面很欠缺,而社会化养老很难实现这一目标,所以,家庭养老成为首选。此外,由于资金的限制,中国农村养老机构大多处于初级阶段,很难得到与家庭养老一样的精细照料。家庭养老仍然是为中国农村老年人提供经济来源、补偿精神空缺的最佳办法。此外,老年人大多数会选择在家中养老的原因既有受传统文化影响,即家的观念,又有在精神慰籍及生活照料方面的追求。所以,在客观上,家庭养老在中国农村是优于社会化养老的。

  当然,家庭养老对有子女家庭是比较合适的,但对于那些孤寡老人,就需要大家的力量,进行社区养老了(即由政府出面给与关怀,如建养老院等)。

  首先作为村两委,一要加大宣传,形成氛围。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尤其是村民喜闻乐见的戏曲,小品、相声等形式加大对村民的教育,在全村形成一种尊老爱老的良好氛围,使村民形成一种尊老爱老意识。要加大对尊老爱老典型的宣传,树立典型。该村的好公婆、好媳妇暨五好文明家庭评选活动就是一个很好的形式,要继续开展下去,但要更加公开公正公平,使其效果真正发挥出来。二要真说实干,做出成效。要加强对关爱老年人这一块的资金、技术投入,成立老年人组织(如刚刚建立的老年人协会,还可以建立一些其他组织)配置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器具,书籍,使各种设施充分利用起来,组织老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老年人生活。如有可能,继续把老年人艺术队扶持下去,培养扭秧歌,铜器,舞狮,旱船,太极拳等民间艺术继承人,给村民进行培训。鼓励村民开展文娱活动。三要有的放矢,突出重点。要加强对孤寡老人,五保户,低保户的关爱,帮助解决他们生活上的困难,经常性的走访慰问,使之感受到社会的温暖。要对家庭不和谐的进行批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