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八戒体育真人 > 老年园地

半岛体育老年人调查报告


  半岛体育随着社会一步步向前发展,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语言要准确、简洁。你知道怎样写报告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老年人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半岛体育老年人调查报告(图1)

  《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广东地区》调查报告近日出炉,广东省城乡老年人居住、收入等状况均得到改善,但医疗保障、养老保障等仍是老人关注和担忧的重点。广东省老龄办开展的此次调查抽取了全省8个市、100个居(村)委会的1000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与5年前调查相比,广东省城乡老年人基本状况发生一定的变化和改善。老年人口居住状况得到改善,城市老年人中有产权属于自己(或老伴)房子比例的由75.4%上升到78.4%,而农村老年人中有产权属于自己(或老伴)房子比例的也由56%上升到60.8%。

  调查数据显示,城市老年人中独居户占9.4%,夫妻户占35.8%,与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居住的.占54.8%;农村老年人中独居户占6.2%,夫妻户占29.0%,与其他家庭成员一起居住的占64.8%。城市空巢老人家庭比例增加较快。

  从医疗保障方面来看,城乡老年人的医疗保障覆盖率有所上升,且已覆盖绝大多数老年人。但他们的医疗保健支出在消费结构中仍占较大的比例,担心生病时没钱医治的城市老年人占52.5%,农村老年人占50%。

  根据追踪调查数据显示,广东省有70%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主要是高血压,其次为关节炎,再次是类风湿和颈腰椎病。

  超过半数的老年人愿意与子女住在一起,而有28.6%的老年人表示无所谓,同时有10.9%的老年人不愿意和子女住在一起。城市地区老年人中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占10.8%,平均每月可承担费用为1507元;农村地区老年人中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占5.8%,但平均每月可承担费用仅为357元,对比城市则有巨大落差。可见老年人愿意入住养老机构养老的仍占少数。

  人口老龄化是一个世界性发展趋势,伴随着人口老龄化,会衍生出老人的生活许多问题。曾经的他们意气风发,岁月是无情的,在他们身上留下岁月的痕迹。他们年迈体弱,敌不住疾病的侵袭。他们体力上的退化及感情上越感孤独,年轻的我们要承担起我们的责任为生养我们的父母及众多的老人付出我们的一片孝心。给予一片阳光,绿树就会成长。我们付出一份关心,他们就会温暖。

  在今年的暑假中我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走访我家周围的老人,倾听他们的故事,畅谈心中的琐事。我想了一些贴近老年人的问题,进行调查发现一些问题实实在在却我们常常忽视,我们需要思考很多问题。

  我调查的老人一般是在接近退休年龄的,有的已经在家享福,有的还依旧没日没夜地奔波忙碌。有的为他们感到幸福,有的心中又泛起层层辛酸。同样的年龄不一样的生活处境。我们正处在一个不断文明进步的社会中,创造一个和谐社会,老年人也是我们社会的一部分,我们的将来。他们养育过我们,为我们创造了今天的理想社会。我们是他们的希望也是他们的依靠,付出一份心,让他们燃起生活的热情。

  题目大体包括每月的生活费在多少元左右?有没有觉的经济上有问题?子女都在工作吗?他们大概多长时间回一次家?回来都干一些什么事情?会不会有一些不开心的争吵?他们是怎样处理事情?等。结果发现有经济问题的只有少部分,一般200就够用了。但受调查老人一般都感到比较孤单,孩子们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事业生活家庭,因为工作的关系很少回家,只有逢年过节才有时间回家一次看望父母,带去一声问候,这么小小的一个行为却是众多老人唯一的心愿。更有甚者节假日都很繁忙,过年也很少回家,不知道作为子女的他们是怎样想的,因该不会是厌恶自己的父母,他们也经常寄钱回家来表孝心。这些老人一般没有金钱上的困难,两个或一个老人只能平常以打牌或聊天或看电视来结束每天的生活,贫乏活着。其次是比较不幸的,他们的子女没有工作,没有职业,也没有心思去干活,有的在家靠父母,有的在社会上游手好闲。他们没有尽他们的义务还不停的拖累父母,父母为他们操了心,晚年不得安心,起早贪黑直至终老。第三种就比较幸福,家庭和睦,子孙绕膝越活越年轻。?

  1缺乏正确孝敬老人的知识,想到了敬老,还要想到如何敬老,更要想到如何才更善于敬老。很多老人面对社会日新月异的发展,思想上产生了很多的困惑和畏难情绪,为了让老人能够尽快融入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社会,需要子女们以更大的耐心和爱心帮助父母再学习,需要付出精力来教育父母掌握新信息,学习新技能,接受新事物,只有这样,老人们才有信心热爱新生活,找到更多的新乐趣。钱虽然能解决很多生活上的问题,但是老年人缺的并不是钱,他们一向生活简朴,只要能满足自身的需求,再多的对他们来说也是浪费,人老了需要年轻一辈的关心,只要能经常得到子女的关怀比起其它一切都更有价值。当老人生病或是发生意外的时候就算是再忙也会回家照顾父母,跟父母聊聊天才发下现自己对父母的想法一无所知,而那时就有点晚了。“子欲孝而亲不在”,老人们的纷纷离去肯定会让人感到了落寞和空白,曾经的种种历历在目,不要错过机会,让他们颐养天年。有一首歌叫《常回家看看》,述说千万子女心中的遗憾,告诉我们失去了才后悔是来不及的。听听妈妈的唠叨,工作的事同爸爸谈谈,这是一种幸福。能够孝敬老人,有机会孝敬老人,的确是人生极大的满足和幸福。我们能够在孝敬老人时享受那美妙的过程和动人的时光,这本身就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无论你穷也罢,富也罢,只要用心去感受,你会真实而美丽地发现:孝敬老人其实是一种永不磨灭的幸福和感动。

  2、缺乏教育是主要的,我觉得思想品德教育在我这里是不被重视的,学校老师在猛抓考试成绩的同时忽了学生在思想上的发展,思想被抑制,正确的行为方式没有给予正确的引导,思想上有了误区,行为上有了偏差。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及典故都没有让他们体会到其中的道理。还有父母本身没有一个好的榜样也就缺乏了教育。所以要进一步发展教育的力度,普及义务教育,增强对孩子德智体美劳的教育,让孩子健康成长。

  3、这是一个很好的现象,家庭生活其乐融融。大家相互努力,创建和谐生活人人有责。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孝敬老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子女应尽的义务。

  孝敬老人是社会公德,能够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孟子曰:“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就是说“只要人人各自亲爱自己的双亲,各自尊敬自己的长辈,那么,天下自然就可以太平了。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了社会和谐的发展,老人有一个阳光的晚年共同努力。

  为了解掌握城区老年人生活状况,不断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近期县民政局(项目办)负责,兴州街道办参与,对城区10个社区60岁以上老年人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

  1.基本情况。此次共调查60岁以上老年人8056人,占社区常住总人口数的19.42%(高于全国18.7%、全省19.2%的平均值,仅次于全市平均值),其中:男4185人,女3871人;60-69岁4344人,70-79岁2520人,80-89岁1056人,90-99岁136人,100岁及以上0人。

  2.文化程度。文盲279人,小学2294人,初中3058人,高中1844人,中专477人,大学及以上学历104人。

  3.身体状况。身体健康2363人,一般4270人,常年生病1309人,卧床不起114人。

  5.配偶及子女情况。有配偶有子女6312人(其中子女不在身边的空巢老人1029人),有配偶无子女27人,无配偶有子女1687人,无配偶无子女30人。

  6.医疗保障情况。城镇居民医疗保险2602人,职工医疗保险5454人,无医疗保险0人。

  7.调查对象构成。退休干部1374人,退休职工5031人,无业1651人。

  1.部分老年人身体健康问题不容乐观。调查发现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占比仅为29.33%;身体一般占比为53%;常年生病占比为16.24%;卧床不起占比为1.41%。建议:一是定期为60岁以上老年人开展免费体检活动,做到早预防早治疗,避免久拖成疾,影响身体健康;二是卫健部门在县城内医院专设窗口,为患病老年人开通绿色通道,提供就诊便利服务;三是动员社会工作者或志愿者服务队对患病卧床不起的老年人开展上门服务,提供卫生打扫、心理咨询等基本需求;四是积极筹建民办养老机构,解决生活不能自理、患病卧床不起老年人医养问题。

  2.部分老年人生活比较困难。调查发现月收入300元-500元的老年人占比达10.86%;600元-1000元占比为6.98%;1000元以上占比为82.14%。建议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出台相应政策,建立健全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慈善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保障体系,加大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投入,提高保障性收入。

  3.老年家庭空巢化问题日趋严重。调查发现儿女不在身边空巢老人占比为12.77%;有配偶无子女占比为0.33%;无配偶无子女占比为0.37%。建议:一是社区工作人员要充分利用辖区居民微信群等载体,大力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动员子女常回家看看;二是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除解决老年人的吃饭问题外,要广泛开展活动使老年人融入到大家庭中来,发挥自身余热,认识自身价值;三是积极探索邻里互助养老模式,以3-5户老年人为一个单元开展邻里互相帮助、互相照顾的微型站所解决空巢老人的养老问题。

  为了真实地掌握全区老年人在基本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养老方式、社会活动、文体娱乐、家庭亲情等方面的需求情况,以便为政府更加关注与改善老年民生,进一步加快老龄事业发展科学决策提供服务,区老龄办会同有关部门单位,组织开展了河口区老年人生活需求问卷调查活动,并达到了预期效果。

  此次问卷调查活动自20xx年10月20日起组织筹备,具体制定工作方案、印制调查问卷、与相关单位沟通协调;11月15日进入调查实施阶段,调查人员发放问卷开始调查工作;截止12月20日基本调查与问卷回收工作全面结束;12月25日起实施整理、统计、分析、汇总、总结等工作。此次问卷调查的范围,包括新户、义和、孤岛、仙河、河口、六合等6个镇(街),辖区内胜利河口采油厂、河口社区管理中心、渤海钻井总公司及济军生产基地等单位。问卷共设置问题30个、选项142项,调查了解的主要内容体现在老年人基本养老保障、医疗保险、中意的养老方式与养老机构、社会活动、家庭亲情需求等方面。问卷调查的重点人群为80岁以下的老年人。这次活动共发放调查问卷1300份,收回1210份,收回率93%.

  此次问卷调查活动,采取了入户调查与到公共场所集中调查、召开座谈会调查相结合的方式方法,调查工作始终坚持严细认真、实事求是、真实客观、科学合理的原则,防止调查工作流于形式、走走过场,浪费人力物力。设置问卷问题与选项以及安排调查工作时,充分考虑问卷调查对象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状况、原从事职业、居住地、是否空巢或独居等综合因素,力争做到调查结果客观翔实、科学合理,能够真实反映广大老年人的需求,尤其是日常生活、养老服务等方面的需求。通过开展老年人需求调查,使我们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老年人,今后的工作更加有的放矢,更能够立足于老年人所急所盼,着眼于老年人所想所需,进而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

  从调查统计数据来看,问卷调查对象中,80岁以下的老年人占91.5%;高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占82%,小学文化程度与文盲及半文盲的占58%;原职业为农民的占40%,城镇非离退休人员占10%,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占48.2%,其他人员为1.8%;只有1个子女的占14.5%,2个以上子女的占84.5%;需赡养1个老人的占29.2%,赡养2个老人的占23.8%,赡养3个以上老人占12.2%,只有34.8%的问卷调查对象无赡养义务。通过分析日常生活需求及愿望情况,可以看出广大老年人对现实生活状况以及政府制定出台的老年人优待政策比较满意,切实感受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给自己生活带来的实惠和好处,但同时对今后和未来仍充满着期待,热切关注某些社会热点问题,思想上存有较大的担心和疑虑。

  (一)赞成政府惠老政策,满意目前生活状况。调查情况与数据显示,94.1%的老年人对现在的生活状况感到满意或比较满意,仅满意的就达总人数的61.8%,只有6%的不满意或不好说;对政府制定出台的老年人优待政策感到满意和比较满意的占90.8%,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只占9.2%,不满意的仅占总人数的1.5%.能有这样高比率的老年人对当前生活状况满意,对政府的惠老政策充分认可和肯定,绝非偶然,而是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得到极大改善,广大群众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的缘故。近几年来,国家、省、市、区不断制定出台惠老为老政策,老龄事业投入逐步加大,老年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老年人物质和精神生活条件不断得到改善,成绩有目共睹。()对于那些历经过交公粮、出工程、三提五统困扰,饱尝过经济落后、物质贫乏、生活难以为继滋味,甚至是旧社会苦难的老年人来说,那些经过和记忆刻骨铭心,而对现在生活的幸福、经济的繁荣、社会制度的优越性他们体会的更深,感受的更透。就河口而言,不仅国家、省、市一系列惠老政策都得到了认真的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还从本区实际出发,制定出台了加快促进老龄事业发展、扶持民营养老机构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办法,将切实提高老年人保障水平列为政府为民办实事来抓,把关注和改善老年民生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老年人保障和救助不断提标扩面,为民为老实事看得见、摸得着、感受真。全区老年人合作医疗、基本养老、生活救助等方面的保障水平列全市全省前茅,银铃安康工程、农村五保老人集中供养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头。

  (二)选择养老服务怀有较重政府情结。这次问卷调查专门设置了养老服务需求和愿望调查题目,着重突出了举办养老机构是政府责任吗、您乐意入住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还是民营养老机构、您对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和民营养老机构的印象如何、政府在社区举办的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托老所是不是您最中意的养老方式等选题及选项。据统计,调查中认为举办养老机构是政府责任的老年人比率为83.1%;有90.5%的老年人选择乐意入住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对政府举办的养老机构整体印象较好的老年人比率为34.8%,整体印象较差的比率为3.2%,不了解的为25.8%;对民营养老机构整体印象较好的比率为22.1%,整体印象较差的比率为13.3%,不了解的为38.3%;对政府在社区举办的居家养老机构是不是您中意的养老方式选项中选择是的为885人次(此题为多选题),选择不是的为325人次;在为什么选择入住养老机构选项中,选择自己身体多病或不能完全自理时入住养老机构的人明显多于其他选项的人。通过这几组数据的比对,不难得出在养老服务需求和愿望选择上,老年人有着较重的政府情结。这一情形可以说明,老年人对于养老寄厚望于政府,政府在加强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促进养老服务业发展上,还有着十分艰巨的任务和使命。当然,正确引导和鼓励个人及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养老服务,大力促进和发展民营养老服务业,也是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重要职责。从客观上讲,政府举办的各类养老机构不可能完全满足社会养老服务的需求,民营养老机构可作为公办养老机构的有益补充,承担起部分社会养老任务,有效地解决社会需求问题。

  (三)医养结合的机构养老模式具有推广前景。调查统计显示,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选择在自己有病或不能完全自理时入住养老机构,这样选择明显多于因其他原因才入住养老机构的人,这一情况在前面已有分析。再如,一选题为您会在什么情况下选择入住养老机构,选项分别为高龄适、生活不能自理后、只有自己一人时、子女无法照顾时、什么时候都不去,选择生活不能自理时入住养老机构的占29.4%,选择其他的依次为22%、15.6%、21%、12%.在您最看中养老机构的哪些方面选题中,27.7%的调查问卷对象选择了最看中养老机构医疗这一选项,选择率明显高于其他选项。由此看来,不少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机构时,对其是否具备医疗条件还有一定的考量,同时也说明医养结合是部分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医养结合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前景,医养结合有着一定的市场。

  (四)老有所乐是老年人社会活动的重要选择。广大老年人尤其从机关企事业单位岗位上退下来的老年朋友,如何愉快地度过幸福的老年生活时光,这既是老年人自身关心的一件大事,又是子女、家庭和全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因此,做好这方面的调查了解,较为准确地了解把握老年人的精神生活需求,为他们营造良好的精神生活氛围和环境,是我们的重要责任。调查问卷中设置了您参与的社会活动类别是什么一题,其结果是,44.5%的人选择了文体娱乐;29.8%的人选择了社会公益活动、10.7%的人选择了科技服务、10.5%的人选择了关怀教育、4.5%的人选择了参政议政.在您平时最主要的业余生活是什么的选题中,选择最多的是体育锻炼选项,比率为36%,远高于选择比率相对较高的养动植物、读书看报等选项。调查统计说明,人到老年,自以前的劳动工作中解脱出来,衣食无忧、清闲惬意,特别是现在经济飞速发展、物质极大丰富,百姓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多数老年朋友的生活需求也随之发生根本性变化。他们在物质生活得到保障和满足的同时,将进一步丰富精神生活摆上了重要位置,通过积极参加参与文化娱乐、社会公益、志愿服务、关心教育下一代等系列活动,愉悦身心、健康快乐、颐养天年,已成为当今多数老年人的重要追求。

  (五)在生活上既有期待也有忧虑。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为老惠老政策的相继出台,老年民生不断改善,老年人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尽管如此,但关注关心老年人的日常生活需求不容忽视,反而要切实抓好。搞好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是做好这方面工作的重要前提。通过此次问卷调查发现,老年人在家庭亲情、身体健康、老年产品、老龄事业投入、尊老敬老等日常生活需求方面仍有不少期待,同时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有着忧虑和担心。如,针对最希望子女怎样孝敬您、您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什么的问题时,希望子女常回家看看与交流、希望身体健康的老年人分别是41.4%、51.9%,远远高于希望子女经济上帮助、生活上照料、自己收入增加、老有所为等选项的比率。调查显示,老年人在社会对其关注及政府的老龄事业投入上仍有较高希望与期待,81.6%的问卷调查对象认为政府还应增加老龄资金投入,老年民生进一步改善,生活更加美好;29.9%、22.1%、12.7%和18%的问卷调查对象认为,最急需的老年产品分别是老年书报等文化产品、老年食品、老年旅游产品和其它。老年人期待政府增加老龄资金投入的人数多、比率高、愿望强烈,而对老年产品的需求除书报文化产品外分布较为均衡。在回答您最担心的问题是什么时,29.1%的老年人选择了生病时没钱医治、27.5%的选择了物价上涨、22.7%的选择了需要时没人照料、12.3%的选择了社会不安定、8.4%的`选择了没有生活来源.由此看出,仍有不少的老年人在面对医疗、物价上涨、生活照料、社会治安等社会热点问题时表现出了担心和忧虑。

  (一)未雨绸缪,切实做好养老机构建设规划。截止20xx年底,我区社会老龄化程度一达18.5% %,高于全市水平,养老的紧迫性、重要性越发凸显,应对任务更加重大和艰巨。目前,全区共有公办养老机构1家(区中心幸福敬老院)、民营的2家,总床位不足300张,距发展规划的要求相差甚远。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进一步加剧,加之人们养老和选择养老方式观念上的转变,愿意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会逐步增加,因此对养老床位的需求也会不断扩大。如果养老机构的规划建设严重滞后于社会需求的话,届时供需矛盾将十分突出。基于此,我们应及早规划,合理布局,未雨绸缪,积极应对。

  (二)加大财政投入,促进为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从目前我区实际来看,不但现有养老服务机构难以满足老年人未来养老需求,并且文化娱乐等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也相对滞后,历史欠账较多,与广大老年人的实际需要还有一定差距。因此,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从实际出发,使为老服务设施建设投入与经济增长相适应,拿出更多的资金用于为老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建立为老服务油、地、军融合机制,整合资源共享共用,为广大老年人提供舒适的休闲娱乐场所和环境。

  (三)加大政策扶持,促进民营养老服务业健康发展。尽管公办养老服务业尤其养老机构更受老年人青睐,但民营养老机构在养老服务中仍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它对公办养老机构的有益补充功能应对得到政府及社会的重视。当前民营养老机构的建设发展还受不少因素的制约,归纳起来主要瓶颈在于用地、融资、从业人员短缺等几个方面,除此,自身推介欠缺、舆论宣传不够也是不可忽视的原因之一。只要正确引导,加强政策推动,切实帮助扶持,民营养老机构及服务业必定有大的发展空间和良好前景。

  (四)重视养老服务从业人员的培养培训。随着养老服务业的不断发展,各类服务需求会趋于旺盛,服务人员会大量增加,甚至能形成一个颇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但从目前情况来看,由于观念认识、社会偏见、服务报酬等多方面的原因,相当一部分人不愿意从事养老服务业,而导致从业人员短缺,需求矛盾突出,对整个养老服务业带来不利影响。这种局面如若得不到改观甚至持续下去,今后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将更加短缺,矛盾更加突出,养老服务业面对的问题和困难更加严重。为及早做好应对,有效防止以上问题的发生,保障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从业人员培养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工作至关重要,因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把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培养培训纳入全区职业培训计划,作好人才储备,将来让更多的人通过职业培训走上养老服务岗位。

  (五)着力解决老年人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通过调查发现,为数不少的老年人对医疗、社会稳定、物价上涨、尊老敬老风气等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比较关注。为了减少老年人的担忧和困惑,让广大老年人生活的更踏实、更安心、更幸福,各级政府及部门要从解决看病贵看病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维护社会稳定、采取有效措施平抑物价、大力倡树尊老敬老之风等工作入手,着力解决老年人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

  “高龄化”已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课题之一,随着人体机能的逐渐退化,人的反应、注意力和社会认知能力都会进一步下降,通过游戏手脑并用,能够延缓脑部的衰老,增加生活乐趣,老年人用品蕴藏着巨大的商机,但由于诸多原因,老年产业才刚起步,特别是老年人玩具的开发上,对于老年玩具的消费者调查更是几乎没有,关注老年人晚年生活也是子子孙孙必备的一种素质。

  1、老年玩具需求市场大:当前我国的生产者和消费者对于玩具的侧重点都在孩子身上,好像小孩子玩玩具才是理所当然的,忽略了对老年人的关心,而实际上老年人玩具的缺口市场也是很大的`,现代的老年人愿意花钱买健康,花钱买潇洒,他们试图去寻找机会补偿过去因条件限制等原因而未能满足的消费欲望;

  2、老年玩具市场呈空白:玩具市场99%都是儿童玩具,一方面是由于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太快,另一方面市场对于老年人需求的反应度不够灵敏,对于老年玩具市场的开发和重视程度都不够;

  1、老年人的生活比较孤单,子女忙于工作和孩子,“空巢老人”变得越来越多,虽然老人可能并不愁吃穿,但是也许只能整天看电视,内心是十分孤单的,而益智玩具可以给老年人带来极大的乐趣,缓解内心的孤独感;

  2、老年人普遍把身体锻炼看的很重要,但身心健康不仅仅包括身体,更要具备的是心理健康,好的益智玩具可以全面提高老年人的心理、身体、智力、环境健康等;

  3、老年人需要精神上的满足,玩具可以满足老年人的好奇心,培养其爱玩的玩具,给他们生活增加调味剂;

  4、对于老年痴呆症有所防御,老年人玩具是个新领域,侧重点在益智和动手能力,减轻和推迟记忆力下降。

  1、摈弃传统观念中只有小孩才玩玩具的想法,中国上千年的传统观念严重束缚了老年人对玩具的需求;

  2、做足够的市场调查,根据老年人自身特点,详细掌握当代老年人对于哪种类型的玩具感兴趣,了解其内心需求,刺激市场供给;

  3、刺激老年人的购买欲望,根据老年人接受新鲜事物途径的不同进行产品的推广;

  以上是关于老年人玩具市场调查,如果您想了解更多的市场调查请登录进行查看和咨询。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生活质量问题。

  日本《追求》双周刊20xx年6月24日文章称,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个步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超级大国,加之现在多为独生子女家庭,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已经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对于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已经成为社会热点线岁以上的人确定为老年人,而我国界定60岁以上的公民为老年人。

  作为社会的老年人,面对着自己的生活,他们有着怎样的看法与意见。能与自己的子孙们生活在一起是最好的。但是,迫于生活与社会的压力,子孙们又有着自己的事情需要去做,而不能常陪伴左右。所以大部分老年人只能独自在家生活。而更有一部分老年人,被送往了养老院,因为他们的子女因为自己太忙,不放心老年人独自在家。到老年人院生活虽然能有人照顾,有更多的`老年人能陪着聊天、说话、解闷。但是,很多的养老院的服务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好。老年人们在养老院感受更多还是孤独与痛苦。古人云:“养儿防老。”可是,他们的子女

  却因为工作太忙难以抽身而不能照顾到自己,而自己又不能要求子女能够放下工作,陪伴自己,因为都还要赚钱生活,并且,自己的这份痛苦又不能向外人倾诉,因为这对自己的子女的名声不好,会让外人觉得子女们不孝,毕竟这是家丑,又怎能外扬。所以老年人们基本上把自己的痛苦都一个人默默地承受。这也成为了当今社会老年人生活的严峻问题。

  老龄化不仅是社会问题,也影响经济政治的发展。在经济上,养老保障负担日益沉重,老年人医疗卫生消费支出压力越来越大,为老年人社会服务的需求迅速膨胀等。所以,对老年人的生活状况进行调研是切实可行的。

  本次调研活动主要针对一下几个方面:老年人的经济生活、老年人的生活条件、老年人的生活满参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与生活照料、老年人的养老意愿、老年人对政府的期望等。通过到老年人院走访调研,到居民小区调查以及采访在校大学生等的活动形式,就此展开,调研老年人对自己养老的希望及看法以及在他人眼中的老年人生活是否幸福,对待老年人的态度等。

  通过此次活动,让社会更多的人了解老年人的生活状况,理解老年人们的不易,让他们加入到帮助老年人的行列中。

  通过此次活动,得到老年人的生活方面的一些信息,在以后帮助老年人活动中,能够吸取一些经验,能更多、更好地给老年人提供帮助。

  通过此次活动,走进老年人的生活,让老年人得到更多的帮助,体会到社会的温暖,生活的温暖。

  通过此次活动,希望看到一些社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真正做到帮助老年人。

  通过此次活动,做一些切实可行的事,帮助老年人,回报社会。 通过本次调研活动,了解我国社会老龄化的状况,有助于研究社会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由赵宇和谭金洪根据主题及需要,做好问卷调查(共三份:针对养老院、大学生和小区老年人)。

  xx社区老龄人口较多。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工作的繁忙,父母与子女共同生活动家庭越来越少。在这种情况下老年人到底怎么样安享晚年?面临困难问题怎样解决?XX年6月25日拱辰街道xx社区青年汇同xx大学共同开展针对“老年人社区生活状况”调查活动,活动工作人员5人,活动志愿者3人,被访老年50余人。

  一、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老年人的年龄和收入成反比,即年龄越大收入越低,老年人很难与社会其他成员共同分享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成果,而日益成为贫困阶层。除个别子女条件特别好的,大多普通老人的月收入都仅仅能维持最基本的日常生活需求,他们收入的低,成为直接影响他们生活质量的主因。

  二、老年人的思念:因为思念不能常来探望的儿女成了许多老年人的心病,与年轻人相比,老年人更加渴望亲情。尽管老年人的自理能力不强,但不管是独居,还是与子女合住,老人们大都不愿意请保姆,更想让子女能抽空多陪陪。“物质上的东西我们并不缺,最大的希望就是儿女常回家看看,不要让我们孤独!”

  三、老年人的出行问题:当城市的高楼大厦将人与人彻底阻隔开时,一些年过七旬的老人也因这高大的建筑,失去了在阳光下散步的机会。因为出行的不便也导致了许多生活必备物品不能及时填补。

  针对老年人生活现状和面临生活中的种种问题,作为社会工作者、敬老志愿服务团队的工作者我们应多方面入手,大力倡导和宣传共同营造爱老敬老的氛围。要提倡在广阔的空间交流,帮助老人走出家门,加强与年轻人接触。老龄社会不仅是人口类型转变的标志,也是社会、经济、科技、医疗卫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体现。老年问题既是家庭问题更是目前的社会问题。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自己的老年。除了物质上的关照外,老年人更需要的是感情上的关注。我们应该都来关心、爱护他们。关爱老年人,理解老年人,重视老年人,为他们创造一个幸福愉快的生活氛围。

  顾久震只是静安区老年人中的一个影子。静安区户籍总人口为309762人,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72247人,占总人口的23.32%,静安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排名全上海第一。近日,在交通大学的支持下,静安区老龄委办公室开展了有关“静安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大型问卷调查,对XX年的千名接受过调查的老年人进行跟踪调查。

  本次调查对象有偶的人数比例占近三分之二,三分之一的老人为单身。在无偶的354名老年人中,女性占80.6%,男性占19.4%,其中只有3人表示想结婚,占所有无偶老人总人数的0.8%。

  在950名退(离)休人员中,退休金在1000元以下的有509人,占53.6%。除退休金外的其它收入水平。退休后继续工作的老年人有34人,占调查总人数的3.4%。老年人其他收入的来源:104位老年人的其他经济收入来源最多的为“子女、亲属补贴”,其次是“再工作报酬”和“投资收入”。

  被调查老人的平均每月消费支出为970.33元。饮食仍然是日常生活中消费比重最高的部分。被调查老人家庭所拥有的电视机、冰箱、电线位被调查老人的平均每月消费支出主要用于饮食、医疗和公用事业费,难以积蓄。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以恩格尔系数判定生活发展阶段的一般标准:60%以上为贫困,50%-60%为温饱,40%-50%为小康,40%以下为富裕。调查中计算出1000名老人每月消费支出之和为964656元,饮食消费之和为438858元,两者相除得到恩格尔系数为45.5%,据此,静安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处于小康标准,但是这样的计算方法具有较大的缺陷,由于恩格尔系数没有把医疗费用计算进,所以就算在表面上看来老年人的生活已达到小康水平,但是实际上老年人除了饮食以外的其他支出也是主要花费在医疗保健和公用事业费等方面,真正用于文化娱乐的只有每月30.57元/人,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并不高。

  本次调查的老年人大多数在上个世纪70、80年代退休,退休金较少,虽然近年来上海市多次为退休职工加工资,但是由于退休金基数太小,加退休金并没有显示出明显改善他们生活的优点,只是起到一个拉平退休金的作用,老年人的收入相对于全社会来说仍然处于中低阶层。

  调查中,纯老人家庭的老人对目前生活中最大困难是什么进行了选择?选择“寂寞”32人,选择“看病”119人,选择“购物”42人,选择“烧饭”63人,选择“洗衣服”69人,选择“打扫卫生”164人,选择“维修”110人,选择“收入少”49人,选择“邻里不和睦”6人。调查中,知道街道有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的老年人占大多数达到63.7%。在回答是否需要得到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或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的帮助时,仅有50.4%的老年人回答希望。

  在397名希望得到小时工性质的家庭服务员入户服务的老年人中,其中希望得到吃饭服务的有88人,洗衣服服务的264人,打扫卫生服务的348人,护理服务的85人,洗澡服务的73人,陪送看病服务的106人,购物服务的64人,聊天、读书报服务的30人,其他服务的35人。大部分老年人每天需要的服务时间在1-2小时之间,占到需要帮助老年人总数的80.1%。能承受每小时6元的占69.3%,每小时8元的占4.3%,每小时10元的占2.2%。有24.2%希望得到服务的人没有经济承受能力。

  在297名希望得到社区站点形式的日间照料服务的老年人中,其中希望得到吃饭服务的有192人,洗衣服服务的178人,洗澡服务的127人,理发服务的166人,购物服务的71人,维修服务的201人,聊天、读书报服务的80人,文化娱乐活动服务的60人,日托服务的43人,其他服务的33人。在经济承受能力方面,有56名老年人表示可以按照市场价格接受有偿服务,占18.8%,196名老年人表示希望按成本价格接受低偿服务,占66%,45名老年人没有能力,希望无偿服务,占15.2%。

  在207名希望得到邻里志愿性质服务的老年人中,需要安装求助电铃19人,需要聊天、读书报的106人,需要定期上门探望的74人,需要代购物品的43人,需要陪送看病的69人,需要其他服务的64人。

  在调查中发现,目前仅有158名老年人即占到本次调查15.8%的老年人接受了社区提供的服务,而其他绝大多数老年人没有能够享受到社区提供的服务。本次调查的1000位老年人中,仅有17位老人享受居家养老补贴,2人享受百岁老人补贴,4人享受95岁以上长寿补贴,总体来说接受补贴的老年人比例很低,补贴面非常狭窄。

  负责这次问卷上门访谈的人员在他们的上门访谈过程中,遇到一些事例证明有相当部分的老年人由于生大病等原因实际生活非常困难,但是他们的退休金收入超过了政府规定的范围,就无法享受到政府的.补贴,使他们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

  其中一个较为典型的事例是:四平居委会有一对夫妇,没有子女,男主人60多岁,患有癌症,女主人50多岁,先天性心脏病,他们两个退休工资加起来超过XX元,不符合政府的补贴条件。但是由于女主人整日要卧床,一动都不能动,所以必须要请全天的保姆。这样一来,他们的退休金收入其实是远远不够的,此类不符合补贴条件但是又实实在在存在困难的空巢家庭或孤老在静安区并不鲜见。

  这次调查显示,空巢户老人占四成。随着住宅建设的发展,这种趋势还将继续发展。这些老人的日常生活无法得到家庭成员的帮助,特别是高龄老人和健康状况欠佳的老人,生活将陷入困境。

  调查显示,千名老人中有201人愿意进养老机构养老,其中家中无人照料是愿意进养老机构养老的主要原因。愿意进养老机构的老年人经济上能承受的水平在600元以下的占9.5%,600-799元的占20.9%,800-999元的占38.8%,1000元以上的占30.8%。

  在不愿意进养老机构养老的251名中,有18.7%是因为经济负担不了。此外,有7.9%老年人认为不适应集体生活,32.6%老年人认为家里养老能更享受天伦之乐,26.6%老年人不愿意离开熟悉的环境,还有其他原因的13.9%。

  对“以房养老”认同度。在关于老年人是否愿意通过房屋倒按揭或出租的形式来以房养老的调查中发现,仅有7.7%的老年人愿意采用这种方式,18.1%的老年人明确表示不愿意,而绝大多数占74.2%的老年人表示没有考虑过这个问题,说明这种新型的观念没有得到很多老年人的认同,而老年人对此的熟悉度也相当低。

  在354名拥有住房产权的老年人中,有9%的老年人愿意“以房养老”,可见是否拥有住房产权对于老年人选择“以房养老”会有一定的影响,老年人不愿意采用“以房养老”的原因较为多样,其中最多的原因是没有个人产权证和家里有人照顾。

  全区愿意进养老机构养老的老人超过一万五千人,这对静安区机构养老服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而目前养老服务设施严重不足,全区床位数不足老年人的1%。而地处市中心的静安区,地价房价居高不下,也很难大面积的发展养老机构。

  调查显示,参加医保的占90.3%,没有参加医保的占9.7%。1000名老年人中有876人参加了退休职工互助医保,占总人数的87.6%,另外124人没有参加,占总人数的12.4%。没有参加医保的原因是:不是退(离)休职工50.5%,外地单位40.2%,其他9.3%。千名老年人中有36%的老年人感到医疗费用支出有困难。一年个人医疗费用支出500元以下的32.1%,500-999元的14.4%,1000-1499元的18.0%,1500-1999元的7.5%,XX-2499元的9.1%,2500-7000元的16.2%,7000元以上2.7%。XX年一年人均个人医疗费支出为1708.8元。最高个人承担数额为60000元。

  调查中老年人普遍反映无法承担高额的医疗费用,一年人均个人医疗费支出为1708.8元。有36.0%的老年人感到医疗费用支出有困难。在座谈中大家也谈到,由于医保规定的报销费用过低,很多老年人都需要自己支付相当部分的医药费,加上现在医院将许多药都被归为自费药,使得老年人更感到负担有困难。很多实际的事例反映出来的问题是,一些老年人收入处于中等,不够政府的补助条件,因此怕生大病,所以平时也不敢在其他方面多花钱,都要留着负担医疗的开支。特别是一些从外地退休回来的老年人,在医疗费用支出和医疗报销方面的困难明显。

  三里坊居委有一位从外地退休回来的孤老,由于退休前是教师,所以退休金在外地相对来说算比较高,超过1000元,不符合上海市和静安区规定的补贴标准半岛体育,但是该老人由于身体不好,所以确实存在钱不够用的情况,并且由于老人没有上海的医保,生了病要去外地报销,报销周期长报销金额又少,更为老人造成了经济上的压力和生活上的不便。调查中老人普遍呼吁能够得到政府社会的更多帮助和照顾,在医疗费用方面再给予更多的优惠措施。

  调查显示,绝大多数老年人都有兴趣爱好。兴趣爱好前五位的项目是,看电视电影、看书看报、闲聊、体育运动、戏曲。除睡眠休息和吃饭时间外,老年人每天时间分配首位是看电视,其次是做家务。各类活动时间安排与老年人的兴趣爱好基本一致,每天花在看电视上的时间最多。

  参加老年大学状况。调查显示,17%的老人参加老年大学的学习。参加老年大学的学员在性别、年龄、文化上有一定差异,女性高于男性,女性为63.5%,男性为36.5%;文化程度高的多于文化程度低的,大专及以上参加的为49.1%,文盲参加的为8.1%;年龄越低参加的人越多,70岁以下的为47.4%,71-80岁的为35.7%,81-89岁的为10.2%。

  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从一个新兴的高科技产品渐渐成为了人们的生活必须品之一。特别是最近几年,科技的进步带来了手机日新月异的变化,从普通的使用短信通话等功能升级到现在的可以随时上网浏览网页,拍照录制视频,听歌游戏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智能产品。对于老年人而言,现在手机的多功能带来的除了方便,可能还会存在使用上的不流畅和迷茫,对此我们专门制作了一次关于老年人使用手机的调查,以便更好的了解现在手机在老年人群中的使用情况,知道老年人对于手机有哪些方面的需求和体会,帮助厂商及手机运营商等依托实际情况开发出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手机或是应用程序,给老年人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精彩!

  参与本次调查活动的人员年龄分布:61-70岁的为52%,比重最大,其次为51-60岁,占调查人数比重的26%。

  参与本次调查的网友以使用普通手机和智能手机为主,分别占有比例为57%和37%,使用老人机的网友较少,仅为6%。根据调查情况,当前,普通的手机在老年人群中还占据较大比重,说明老年人对于普通手机的使用较为习惯,而智能机随着市场的扩大也逐步成为了老年人新的选择。

  参与本次调查网友对于现在在使用的手机是否觉得可以满足需求呢?根据数据表明,网友对当前使用的手机满意度较高,其中63%的网友认为现在使用的手机完全可以满足自己的需求,27%网友认为基本满足需求,这说明手机现在普遍的功能已经可以老年使用者的需求,之后开发者和运营商应该更好的开发便捷软件,优化服务,提升用户体验。

  本次调查中已经使用智能手机的网友为38%,想要尝试使用的网友为25%,说明智能手机已经开始逐步取代了普通手机的份额,成为了当前手机市场的主流机型,在老年使用人群中的普及率和吸引度都在提高。而参与调查的老年网友中有15%觉得智能手机过于复杂和22%其他原因选择没有使用,这说明现在的智能手机对于老年使用者的考虑较少,设置的程序等不符合老年人需求,让一部分老年人望而却步,需要进一步优化!

  本次调查中选择“没有适合老年人的操作设计”这一所知理由选项的网友最多,而“手机资费过高,上网麻烦”、“ 使用太过复杂,学了就忘记了”次之,这说明操作使用不复杂不符合老年人使用习惯以及资费过高成为了老年人不选择智能手机的主要原因,手机制造商及手机运营商今后可以从这些方面优化服务。

  本次调查中网友们选择使用智能手机的原因以:“相比普通手机,更多娱乐更方便快捷”、“ 看新闻资讯方便,还可以看电子书”、“ 时尚,社交,可以更好的与人沟通传递信息”为三个主要原因。这说明现代的老年人对于手机较之过去除了通话短信等基本通讯外,更为渴求信息的便捷获取以及与他们的社交交流。老年人群也乐于尝试使用新兴的高科技产品。

  参与本次调查的网友使用的手机系统以与ISO为主,这也与当前智能手机主流操作系统相符,而在调查中有46%的老年网友对于自己手机的操作系统表示不知道,这说明在老年使用者中对于手机的操作系统了解较少,关注度不够,操作系统对于他们购买使用那款手机的影响不大。

  参与本次调查的网友中使用率最高的手机应用为浏览器,说明老年网友中使用手机浏览器上网浏览的较之单独的APP应用较高,而摄影美图应用、社交应用、实用信息应用、聊天紧随其后,说明当今老年人使用手机的目的较之过去更为多样,对信息和交流的需求更为强盛,今后手机应用开发者可以结合老年人的使用习惯和目的更好的针对老年用户开发出适合老人使用的应用程序。

  通过本次调查, 54%的网友表示如果方便会使用乐龄网手机移动版,26%的网友表示一定会使用乐龄网手机移动版,从中我们可以看出网友们对于乐龄网开发手机移动版的态度较为积极,网站在开发移动版时也应考虑到老年网友使用的方便、快捷和使用习惯等。通过上述调查我们可以得知随着时代的发展,智能手机已经逐步成为了老年人使用手机的第一选择,手机的应用也从单独的通话短信等基本功能向社交、资讯、拍照等多媒体应用转化,而在此之间,对于老年使用者容易遇到操作较为复杂无法顺畅使用以及觉得资费过高等问题对老年人选择手机类型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也从侧面说明了当前的主流手机类型在开发时并没有考虑到很多老年用户的需求和使用特性,这也是手机厂商和运营商在今后可以优化的。我们希望通过本次调查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了解在老年人群中手机的使用情况和老年人对于现在手机的需求和意见。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群体是我国最大的人口群体,而农村老年人口也是我国最大的老年人群体。农村老年人口规模大,近年来,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在加快。因此,关注我国农村老年人口,了解他们的现状,积极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笔者于XX年8月对山西省平遥县南政乡所辖的西堡村、贾家庄、王家庄、南政村、西游驾、蒋家堡、刘家堡、北长寿等村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以访谈形式为主,并辅之以问卷。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有效问卷57份,回收率为95%。

  南政乡位于山西省平遥县的东南部,属平原地形,经济处于全县中等水平,以农业为主要产业。近年来,全乡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涌现出龙海集团、西堡康宝鲜奶厂等一批骨干乡镇企业。全乡有22个行政村,总人口为38976人,60岁以上人口为4107人,60岁以上人口占全乡总人口的10.5%。按照目前运用的10%的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例作为划分老年型社会的标准,南政乡已进入了老年型社会。为了能准确而全面反映南政乡老年人口的生活状况,笔者根据各村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对不同类型的村进行了调查。

  这里所指的思想政治状况包括老年人的社会主义信念、对党的态度与评价、对改革理解与认同程度等三方面。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由于时代的原因和建国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农村老年人能深刻体会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因而他们中绝大多数人相信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充满信心,信任党的领导,拥护党的领导,赞成党在农村的改革政策。当然,也有部分老年人对目前社会上的贫富分化、腐败现象和村民自治中存在的不健全方面表示了自己的忧虑。

  本文主要从农村老年人有没有自己的住房,若有自己的房子,对自己目前的住房状况感到是否满意;若没有自己的房子,那自己的住房问题是如何解决的,以及自己对目前的住房状况是否满意等角度展开调查和分析。根据笔者的访谈,我们可以看到:有七成以上的农村老年人有自己的房子,他们中大多数人对自己目前的住房状况感到很满意或满意。他们的房子大多是改革开放后由自己或自己跟儿女们一起修的。

  有近三成的农村老年人没有自己的房子,跟儿女或其他亲戚住在一起,主要是跟儿子住在一起。他们中有一半略多的人常年住在一个儿子家中。调查中发现,只有一个儿子且跟自己儿子住在一起的老年人,即使没有属于自己的房子,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仍对自己的住房状况感到很满意或满意,对是否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持无所谓或不想的态度。而有两个以上儿子,且没有自己的住房,常年住在一个儿子家中的农村老年人,他们中有一半以上的人有过因住房问题而挨媳妇骂或看媳妇脸色的经历。他们中大多数人很想或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对自己目前的住房状况感到不很满意或不满意。

  有四分之一没有自己的房子的老年人,在几个儿子家轮流住。他们多则在一个儿子家住一年、半年,少则三个月、一个月。住多长时间由家庭会议根据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决定。此种老年人大多数很想或想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对自己目前的住房状况感到不很满意或不满意。交谈中往往表现出对被拆的老房子的强烈怀念。

  因为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比较晚。所以,现在的农村老年人家里多子女的现象比较普遍。子女们因老年人住房问题闹纠纷的事例比较多。此种现象应引起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 有约10%的没有自己的房子的农村老年人靠村委会解决住房问题。他们大多数是村里的五保户。对自己的住房状况普遍感到比较满意。但也有人反映自己的房子存在年久失修等问题。

  本文主要从农村老年人得病后的反应(立即找医生还是采取拖、扛的办法)、老年人平时的看病处所、老年人对自己村里的医疗条件的满意程度、老年人得了大病所花的钱由谁出、老年人每年的医疗花费和山西省乡村卫技人员的.素质等方面开展调查和分析。根据笔者的访谈,我们可以看到:有近七成的农村老年人在感到身体不舒服时,会立即找医生。这说明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健康意识增强,但也有三成多的农村老年人在感到身体不舒服时,选择扛不过去时再找医生。他们中除一小部分是自信自己身体很好,头痛感冒扛一下就过去了,不用找医生外,大多数人是因为家里经济拮据,现在医药费用高,看不起病。 有近80%的农村老年人平时是找村里的医生看病,有15.8%的农村老年人平时在乡卫生院看病。可见,村里的医生和乡卫生院担负着大多数农村老年人平时看病就医的重任。但有近30%的农村老年人认为他们村的医疗条件比较差或很差,村里医生少,好医生更少。大量无学历甚至未经过培训的人员充斥着乡村卫生人员队伍,农村老年人所接受的医疗服务质量不容乐观。

  从表十一可以看出,村里老年人得了大病所花的钱,有80%以上的老年人是自己出一小部分,儿女们出大部分或完全由儿女们出。可见农村老年人在医疗上能够花多少钱,主要取决于儿女们的经济状况。他们自己没有积蓄或积蓄很少,但也有10%略多的农村老年人得了大病所花的钱是他们自己的积蓄或他们自己出大部分儿女门出一小部分,这些老年人主要是离退休职工或干部,也有少数是个体户或乡镇企业主。

  从表十二可以看出七成以上的农村老年人每年花在医疗上的费用在350元以下。可见,农村老年人整体医疗消费水平还很低。

  本文主要从农村老年人是否投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或商业保险及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了解情况等方面来展开调查和分析。根据笔者的访谈我们可以看到:有100%的被调查南政乡老年人没有投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只有14%的老年人比较了解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有80.7%的老年人则根本不了解二者的区别。只有3.5%的农村老年人投过人寿或其它方面的商业保险。

  可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南政乡还是空白。为了积极稳妥地解决好农民的养老问题,我国政府从1986年开始探索,到1991年,民政部在国内调查的基础上出台了《县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方案》,同年在上东牟平县组织试点,随后在全国逐渐推广,已经有十多年了,但仅有14.0%的农村老年人比较了解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与商业保险的区别,他们中大多数人是通过听收音机而得知的。可见,平遥县政府并没有对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引起足够的重视,有位副乡长则认为推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会增加农民的负担。同时,农村老年人参保投保意识淡薄,在投保问题上思想顾虑重重,怕政策不稳。

  本文主要从农村老年人的文体活动、村委会在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中所起作用、老年人对老年生活是否感到孤独、寂寞以及农村老年人与下一代关系等角度展开调查和分析。根据笔者的访谈,我们可以看到:有近一半的农村老年人有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这说明农村老年人的健身意识、自我保健意识在增强。只有不到20%的农村老年人经常读书看报,这主要是因为:由于经济原因,很少有农村老年人订报刊杂志,而村里订的报刊杂志主要是给干部们看的;在目前的农村老年人群体中识的并不多;有部分老年人是因为年纪大了,眼睛老化,看不清楚书上的。

  经常打牌下棋的农村老年人所占的比例并不大,而他们打牌下棋的场所主要是附近某户人家的大门低下。

  经常或偶尔养花或其它植物的老年人所占比例达到60%以上,这说明农村老年人的审美情趣在增加,养花成为受农村老年人普遍欢迎的活动。

  几乎没有农村老年人参加过村里组织的老年活动。村里也几乎没有组织过老年人的文化活动。访谈中有部分农村老年人向笔者反映,鲜有村干部上门慰问他们。大部分村没有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设施。而从表十八中我们可以看出:有将近一半的农村老年人经常感到孤独、寂寞。可见,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还很薄弱,村委会在提高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方面还有许多事要做。

  有将近一半的农村老年人觉得他们与下一代的关系和睦融洽或和睦,有35.1%的人觉得一般,感到两代人之间关系不和睦的只占7%。可见,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农村老年人享受到越来越多的天伦之乐。

  本文主要从农村失去老伴的老年人是否想再找个老伴,他们的再婚状况以及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阻碍因素等角度展开调查和分析。有将近一半的农村老年人,在失去老伴后还是想再找个老伴的。一位姓李的贾家堡老人说人老了正是需要老伴的时候,儿女们跟自己亲,但人家不能总在自己身边。

  从访谈中笔者发现,很少有失去老伴的农村老年人能再找到老伴。众多原因中排在第一位的是:怕经济上负担不起。农村人一生中办的两件大事,一是盖房,二是给儿子娶媳妇,到自己年老时,自己手中已没有积蓄或积蓄很少。其次,是怕儿女们不养活自己了。中国农村实行的主要是延续了几千年的家庭养老方式。儿女们在负担一个老人都觉得吃力的情况下,他们一般是不会允许自己的老人再娶老伴的。再次,是怕别人说三道四。农村中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失去老伴的老年人再娶老伴是老不正经。

  根据上文的现状描述和原因分析,笔者认为要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使农村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至少应从下面六个方面着手:第一,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目前农村老年人所遇到的养老、医疗等各种问题,是三农问题的一部分,要提高农村老年人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生活,解决农村老年人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应紧紧地围绕三农问题来进行。不论是农村老年人的养老、医疗还是再婚问题都需要经济的支撑。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战略性产业,但目前农业面临着总体收益低,谷贱伤农的现状。因此,要在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积极地探索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提高科学技术在农业收益中的贡献率。努力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加快农产品流通体制的改革。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进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事实证明,乡镇企业发达的地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也比较高,如苏南地区。加快乡村城镇化建设,完善农村村民自治制度,切实维护农村老年人在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各项合法权益。

  第二,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在继续稳定和强化家庭养老方式的前提下,农村养老保险必须由家庭养老方式向社会养老方式过渡。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我国延续了几千年的家庭养老方式受到强烈冲击。家庭规模和家庭收入是家庭养老的前提条件。随着计划生育的不断深入,家庭逐渐小型化、核心化,我国农村不少地区出现了4-2-1家庭结构。由于家庭结构的小型化、核心化,相应的家庭收入减少,赡养的能力降低,现行的农村家庭养老方式已难以承担农村养老保障的负荷。劳动就业制度的变革,自主用工使得就业竞争激烈,要求子女在事业上投入更多的精力,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家庭养老功能。

  1、加强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制建设,通过立法的形式建立与健全社会保险制度,是世界各国开展社会保险工作的通行做法。应当从法律上明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法律地位,促进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健康发展。

  2、稳定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政策。建立个人帐户将个人缴费和集体补助全部记在个人名下,属个人所有,实行向农民养老保险倾斜的政策。条件成熟后,我国也可借鉴外国经验,开征和形成社会保障税,实现社会保障金筹措方式的转变。

  3、尽快建立基金分级管理体制,加强基金监管力度,建立开放式的监督机制,完善审计、检察、财政等有关部门联合组成的外部监督制度,以保证基金安全。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是农民的养命钱,它的安全与否,能否保值增值,不仅关系到参保农民的切身利益,而切关系到社会的稳定。

  4、加大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重要性及社会保险意识宣传的力度。要使各级领导和群众接纳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必须大张旗鼓地宣传。要向各级领导和群众讲清楚,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重要性及政府对农村养老保险的基本政策。克服目前有关领导不重视,组织不力,农民思想顾虑过重的弊端。

  第三,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工作,完善合作医疗制度,改善农村的医疗服务。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加强对合作医疗的组织领导。按照自愿量力、因地制宜、民办公助的原则,继续完善与发展合作医疗制度。有条件的地方,提倡以县(市)为单位实行大病统筹,帮助农村老年人抵御个人和家庭难以承担的风险。

  要加大力度巩固农村医疗卫生三级网。要充分发挥县级医院在农村医疗市场中的龙头作用,积极指导乡政卫生院开展新技术、新业务,加强对乡镇卫生专业人员的培训。乡镇卫生院发挥在农村医疗卫生三级网中的枢纽作用,加强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巩固农村合作医疗,开展社区卫生服务。要大力加强村卫生所的技术力量,迅速提高村医的整体技术素质。

  国家应加大对乡村卫技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力度,加大卫校培养乡村卫技人员的规模,提高乡村卫技人员素质。克服目前农村医生缺,好医生更缺的状况。改善农村老年人的医疗条件。

  1、在村民委员会中应专门设立能代表老年人利益并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专门组织。该组织领导不由村长任命,而由全体村民在村委会换届选举中跟村长等一起由全体村民选举产生,以更好地保护农村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2、村委会妇女主任应明确自己的职责,应经常组织妇女们开展关于赡养老人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并建立相应的激励监督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在多子女尤其是儿子多的家庭,在赡养老人方面,媳妇的人品、素质很重要。由于媳妇与自己的公公婆婆并无血缘关系,在嫁给自己的丈夫之前,该姑娘与自己未来的公公婆婆可能并不认识,即使认识也并无抚养关系。因此,在关于老人的赡养问题上,很多媳妇偏向于考虑自己小家庭的利益,而往往忽略了自己公婆的合理利益。而农村长期的风俗习惯是两家的喜事一家办,即两家办喜事所花的钱都由男方家出钱。因此,娶一个媳妇对男方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经济负担。一旦与自己的妻子离婚,多数男方很难再有经济力量娶老婆,而且多数农家里的家庭收入是由媳妇掌握。因此,在因老人赡养问题发生矛盾时,男方及其父母多数忍让于媳妇。中国农村主要实行的是家庭养老方式,老年人在自己年轻时省吃俭用,把攒下的钱给自己的儿子盖房子、娶媳妇,到自己年老时,已没有积蓄或积蓄很少,有的老年人还背上了一身的债。当他们年老体弱,失去劳动能力时,当他们需要自己的儿女赡养自己时,遇到的是因老人赡养问题而起的复杂的家庭矛盾。在农村,在多子女尤其是儿子多的家庭,此种情况并不是少数。

  1、建立新型的五保体制加快集中给养步伐。目前,在南政乡除北长寿村建立了养老院,对村里五保老人实行集中给养外,其余各村实行的仍是分散给养方式。实行分散给养的村,村里的五保户反映自己得不到好的照顾,特别是在生病的时候,希望村里建立养老院。受村里经济状况的制约,北长寿村的养老院规模小、设施差,给养率和给养标准低,医疗难问题突出。村里实行税费改革后景况将更加严重。因此,随着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建立与农村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的五保体制加快集中给养步伐将显得日益迫切。

  2、国家应出台有关政策,根据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当地农村老年人最低生活保障线。对生活低于此线的当地特困家庭的农村老年人,国家和社会应给予一定的救济。

  第六,在改变农村不良风俗、推行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和建立有效的社会激励监督机制上下功夫。

  1、移风易俗。改变农民互相攀比,大办丧事的陋习。提倡简办丧事,把节约下来的钱用于农业生产、子女教育等。据笔者了解,农村中大办丧事之风盛行,一次丧事多则花七、八千元,少则花三、四千元。有农民向笔者反映,有的老年人活着的时候,儿女们也没在老人身上花过那么多钱。

  2、充分发挥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加强对青少年学生尊敬老人、关心老人的教育。敬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访谈中,有许多老人反映,农村社会道德下降,有好多年轻人认为老人老了没用了,不孝敬老人。对公民敬老爱幼的教育应从娃娃抓起。但据笔者的调查,南政乡多数小学并没有开设思想品德课。学期开始,学生们从学校领取思想品德、图画、音乐等课的课本后就带回家里仍在一边不管了。有的小学即使开设了这些被称为副课的课,也是随便找个老师带一下,并不把这些课列入考核学生的范围。有位老师无奈地说:人家考什么,我们教什么,成绩上不去不行啊!

  3、全社会应建立有效的敬老爱老的激励监督机制,加强对子女赡养老人方面的教育与监督。大力宣传国家有关维护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法规。农村老年人也应学习有关法律知识,当自己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时,敢于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己。

  为弘扬社会责任,体验农村生活,提高个人素质,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展现当代大学生的良好风貌,我们赴新乡XX县魏邱乡“450行动计划”科技支农服务团就朱寨村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进行了了解,并结合当地实际探究了一条适合当地的农村养老模式。

  1、居住环境:该村大多数为瓦房,不少家庭条件较好的住上了楼房或平房。而对于老年人,尤其是于子女分居,子女外出务工的老人,他们大多人居住在古老的瓦房中。由于农村人特有的生活习惯,院落中的物品摆放较为杂乱;现在大多数家中电视已经普及,但通过走访,发现一些老人独居的家中并没有电视,所以他们的精神生活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该村实施的“村村通”把水泥路修到了每家每户(其中每户出资400元,其余由政府补贴),可使村民免受雨天走泥路的困难,但在走访中也发现有些偏僻的地方路未修通。总的来说,该村老年人生活条件还行。2、收入与支出:对于60岁以上的老人来说,其收入主要来自于劳动收入(个人积蓄)。据调查,该村人均耕地1亩左右,玉米和小麦为主要粮食作物,除去口粮、税粮(现已取消)、牲口食粮外,以市场价出售,年户均粮食收入约3000元,平均到每个人身上,尤其是老年人身上仅有几百元,这就是大多数老年人用以养老的资本。对于那些身体尚好或有手艺的人(大多在60-65岁之间)他们还会向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以增加收入。除劳动收入外,老年人资金来源还有子女供给、政策扶持,然而,这些都是有条件的。如,子女于老年人的关系是否融洽,子女经济条件,子女是否有尊老爱老意识愿意支出;享受五保、低保、独生子女计生补助等的要符合一定条件,需要评选过程客观公正。

  目前,农民的花销相对较少,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其花销部分主要用于生活生产消费和医疗保健支出。生活消费支出的主要用于购衣,食品,沼气,自来水,电费等。用于生产消费的主要是粮种,花费,机械,农药等的购置。随着物价的上涨,这些方面的花销成了他们沉重的负担。在医疗支出这一块,据调查发现,村中一家小诊所,村民有头痛发烧小感冒一类的小病一般都去村中这家小诊所,有的甚至毫不在意,任其发展。另外农户家中也有常备药,因此,小病对村民的负担影响尚轻。但一旦得了大病,尤其是老年人处于疾病多发期,看病支出在家庭支出中还是占有相当比重。虽然农村新型医疗合作在农村较为普及,但据村民反映,由于体制原因,报销比例有一定限制,且不同医院,不同病情报销比例也不相同,加之药价虚高,医患关系紧张等原因,农民从新农合中获得的实惠并不多。

  一个人的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包括心理健康,饮食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等方面,这一点对老年人来说仍然适用。老年人的心理问题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外部环境,随着现代社会生活频率的加快和部分地区社会尊老养老风气的退化,一些人见到老年人不会主动打招呼,视而不见,这对老年人心理笼罩了阴影使之产生了社会不再尊重老年人的想法,加之自己认为老了无用的心理,更加重了其心理负担,使其生活相对比较封闭,缺乏与外界交流,这一点尤其表现在80岁以上的身上。二是来之于家庭内部,老人与子女关系不融洽,子女外出武功缺少对老人的关心,子女忙于事务对老人关怀不够入微等都使老人谢了产生失落感。同时,年轻一代对老年人行为不理解也极易对老年人的心理造成创伤,相对应半岛体育,老年人对年轻人的行为也存在困惑。

  进入21世纪,我国老年人口数量逐年增加,如何让老年人更好地实现老有所养已经成为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之一。而随着老年人口数量的急剧增多,维权护老俨然成为了新世纪的一个广泛性的社会问题。当下,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也日趋严重,在庞大的老年群体中,农村人口约占到老年人口总数的80%。由于社会历史等原因,农村老人老有所养的问题,比城镇老人更为艰难。

  我国是一个具有优秀传统美德的社会主义国家,历来以抚养子女赡养老人互相帮助等为民族传统。其中的赡养,是指子女对父母的供养,即在物质上、经济上和精神上为父母提供必需的生活条件。

  当今社会,如何让老人安度晚年,已经不仅仅是一种道德层面上的义务,它更是一种法律上规定的强制性义务,无论是儿子或是女儿,都有同等的赡养老人的义务,否则不仅要受到道德上的谴责,而且还会受到法律上的制裁。

  山东省苍山县人民法院曾经对1990年以来的102起赡养纠纷案件进行过调查分析,发现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已经不容乐观,尤其是关于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条件的改善更是寸步难行。

  鉴于我国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为了更充分地认识我国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的现状,调研者特做本次社会调查。

  从本次调查的地点和调查的对象上看,出于目前对本次社会调查的认知和理解,本次调查的目的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本次社会调查主要是在7月20—7月21日进行。7月20日主要是对本次调查课题在乡里以知识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7月21日主要是对乡里的群众以问答的方式进行调查,其间也有问卷调查。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人最多的国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一个国家60岁及以上人群即为老年人,联合国将65岁及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定义为“老龄化社会”,依此标准,20xx年全国人口普查时,中国已经完全进入老龄化社会。20xx年老龄化比例为7.0%,20xx年达到7.69%(老龄人口为10055万),虽然20xx人口普查中关于人口的年龄比例还没有具体确定,但是根据前几次的结果来看,形势不容乐观(民政部统计的数据显示,我国目前60岁以上老年人口超过1.95亿,占总人口的10%以上)。在国家经济实力还不够强、社会保障体制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如何赡养老龄人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95亿左右,老龄人口增加,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医疗卫生条件改善的成果,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是,也给经济社会带来许多问题,如果解决不好,就会导致家庭、社会矛盾,对改革、发展、稳定产生不良作用。老有所养解决的尚好的,是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和部队离退休老年人,企业退休职工的供养依据经济效益而定,有些企业较好,而有些企业退休职工的退休金、医疗费也保证不了。

  至于农村老年人的赡养问题,许多农村集体经济也给予老年人适当的生活补助,有些地方还建有敬老院和老年活动中心、图书阅览室等,这些地方的老年人多能欢度晚年,但是这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农村毕竟只是少数,很多农村老年人还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

  我走访了一些农村老年人的家庭,参观了村里的一些老年人的活动,并对农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生活情况作了一些粗略调查。我国在这1.95亿老年人中,就有近亿老年人生活在农村,这是一个不可忽视的群体,必须重视和加强农村老龄工作,促进各方面关注贫困老年人,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问题。

  为全面、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全乡农村老年人的赡养状况,笔者对卓水乡农村老年人赡养问题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次抽样调查对象主要对50户人口进行调查。

  40人表示和睦相处,5人表示偶尔吵架,经常因小事吵架有2人,无感情只是履行义务的有3人。

  100%的人表示衣食无忧;100%的人表示有娱乐活动,但是大多数只局限于家人聚会或与邻居老人的聊天;没有人为老人买保险;100%的人表示与家中老人间有情感交流;其他情况则没有。

  2、20%的人对我国的老年人赡养政策了解一些,但会死仅仅局限于老年基础运动设施方面,对养老院等只听过没有见过,剩下的80%的人对此根本不关注;

  3、17人认为我国的老年人赡养措施一般,20人认为不实际,13人认为不好。

  调查数据的显示结果还是比较理想的,但是我不得不对此表示怀疑。通过对街坊邻里的调查得知,这50户家庭中有5户家中老人独自生活,日常生活不能自理,更不用提什么衣食无忧了,所以,参照此次调查数据,又通过网上的各种信息,我得出了自己的关于我国农村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的观点与看法。

  虽然仅仅是针对广大农村群体进行了一次小额的抽样,但是通过对本次调查结果的分析,再加上网上信息的各种汇总,还是可以看出很多问题,不仅仅是局部不发达地区的农村现状,这在全社会的农村都是普遍存在的。下面将主要分三个方面进行阐述。(一)从调查的情况看,农村很多老人的晚年呈现出不同于城镇老年人的生活特点。

  农村老人的生活方式主要有四种,即三世同堂型、不分不离型、分担赡养型、独自生活型。三世同堂型即老人与子孙共同生活,生产生活中的事物主要由子女、儿媳决定,老人除干点家务活帮助照看孩子外半岛体育,别无其他生活,生活比较单调;不分不离型是指老人与子女虽没有分家,但是不与子女一起居住,生活费用由子女供应,这种类型的老人在子女少的家庭中占有着相当大的比例;分担赡养型主要集中在多子女的老人家庭中,子女按比例分担老人生活所必需的粮食及日用品,老人也不与子女一起生活;独自生活型是指单身老人或老年夫妇单独生活,生活费用由自己承担,责任田里的重体力活由亲朋好友或子女帮助,这种类型的老人既有孤寡老人也有多子女或单子女的老人。许多不分离型、分担赡养型、独自生活型的老人大多居住在村庄周围低矮破旧的房子里,在有的地方,村庄周围甚至出现了老年人聚居的“老年村”,其生活条件普遍较差。

  与城镇老人呼吁精神赡养不同,农村老人虽然也希望儿女精神赡养,但相当一部分老人是只要生活有保障,不致挨饿受冻就很满足了,而不太注重营养保健、参加娱乐活动等。

  农村老人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极少,他们中很多人因年老疾病而丧失劳动能力后,生活只能依赖子女,没有其他出路,这是农村老人与城镇老人的一个显著区别。

  从调查的情况和网上查询的一些资料看,多子女家庭互相推卸赡养责任的纠纷案件占全部赡养纠纷案的80%以上。

  绝大部分老人至今仍靠子女扶养,他们年轻时扶养子女,为子女上学、结婚耗尽了全部积蓄,有的老人甚至把住房也全部让给了子女。由于农村养老保险体制不健全,老人大多没有经济来源,到年老时在经济上便完全受制于子女,致使有的子女特别是个别儿媳视老人为负担,老人在家里经常受气。

  有的儿媳视娘家人为自己人,公公、婆婆为外人,“内外”差别大,不赡养甚至虐待公婆,有的儿子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使父母饱受委屈。

  (三)农村养老问题严重干扰了农村的正常生活秩序,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带来了负面效应,因此必须正视这一问题:

  1、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提倡农村青年为自己和老人参加养老保险,使农村老人减轻对子女的物质依赖程度。从长远的观点看,通过社会保障体系使老人安度晚年,将是解决农村养老的一个重要途径。

  2、搞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要在全社会提倡敬老爱老的优良传统,建立团结和谐的农村家庭关系。当前甚至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在农村,子女仍将是养老的主要承担者,因此,必须将敬老爱老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渗透到农村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3、依法养老。目前,关于保护老年人权益的立法工作已取得了一定成效,在婚姻法、刑法、民法通则等法规中都有专门的条款,国家还专门制定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不尽赡养义务的人可以视情况追究其民事和刑事责任,从而为农村老人依法养老打下了法制基础。当前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法制宣传,让全社会了解保护老年人权益的重要性。

  4、提高思想认识,加强老龄工作。老年人是党和国家的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