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老人长寿是否对后代不利?主要是看家中是什么样的老人。老人和老人不一样,老人和子女之间的感情也不一样。
有的老人就像是一颗参天大树。作为一家之主,他庇护着自己的子孙后代,尽自己的力量给儿女们更多支持和帮助。正是因为老人的存在,能把儿女们聚拢在一起,有一种家的感觉。这种老人要是离世了,全家人无不悲伤。从此以后,兄弟姐妹也许会越走越远了,再也没有老人把他们拢到一起了。
还有一种老人,特别自私自利,处处为自己着想,总想着从子女身上索取,把这些看作理所当然。子女感受不到什么温暖和庇护,却要不断地为老人付出。这种老人就像是子女的负担。老人的离世对子女来说是一种解脱。
我们大院的张爷爷86岁时得了肺癌,生命垂危。张大爷有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两个子女带着老人四处求医。在三甲医院的专家都摇头说要放弃的情况下,硬是在子女们全力以赴、不轻言放弃的努力之下,被抢救过来了。如今,张爷爷都90岁了,在家休养,被子女们精心伺候着,儿子和女儿轮流轮到张爷爷家住着,照顾老人。120多平的房子在北京二环,住着也方便。
这在外人来看,张爷爷的子女们真是太孝顺了。但是一些和他家熟悉的街坊邻居却不这么认为。宋阿姨住在张爷爷家隔壁,和张爷爷的女儿比较熟络。有一次,她和我妈去跳广场舞,说起了张爷爷。宋阿姨说:张爷爷每月3万多元的退休金,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他看病吃药住院,几乎不花什么钱,都可以报销。退休金年年都涨,工资基数高,自然涨幅额度大。这些钱对于一个那么大岁数的老人来说,根本花不完。最后还是子女们受益啊。他的子女们不用上班,每天伺候他就行。张爷爷的儿子、女儿都退休了,好像工作都很一般,退休金都没有多少。他的孙辈们不太争气。孙子去国外的野鸡大学混了一个文凭,回国找不到工作在家啃老。孙女读了一个三本院校,工作换来换去的,一直都不稳定。
老人长寿是否真的对后代不利?像张爷爷家的这种情况,子女和老人其实是一种双赢的局面。至于孝或不孝,那是另外一个层面。
我们大院里还有一位老人活到了100岁,驾鹤西去。老人生前的退休金很高, 他就把退休金都分给儿孙。每个月按时分钱,结果儿孙们都争着来他家看他。所以,老人的家中从来都是其乐融融,一派温馨和谐的气氛。谁都不会和钱过不去,白给得钱还不拿着。老人不管儿孙闲事,积德行善,老人也很爱干净,能自理的事情从不麻烦儿女。按照老人的话说: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我在吃穿上开销很少,也没有精力去消费了,医药费都是国家报销。我把退休金都捏在手里,我走了之后,这些钱也都是儿孙们的。何不现在就都给他们,让他们都念着我的好呢?不得不说这位老人真是比较开明。
显而易见,老人有高额的退休金、通情达理的品德、健康能自理的身体,确实能给老年人的晚年生活加分不少。
但是,如果老人没有那么高的退休金,难道就不配拥有幸福的晚年生活了吗?很多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怎么办?难道要遭到儿女嫌弃吗?
我老公的奶奶是一个典型的农村老太太,她30多岁时,我老公的爷爷就去世了,奶奶不仅靠自己的力量把五个儿女拉扯着养大成人,而且还帮着子女带孙辈,带大了三个孙子,三个孙女。我老公就是他奶奶一手带大的。奶奶把所有的能量都贡献给了这个大家庭,对儿女孙辈无私奉献。奶奶老了,当然就赢得了所有晚辈的尊敬和爱戴。最后,奶奶活到了96岁。最后的那一个月不吃饭,儿女们都是抱着她,在怀里喂她吃,当小孩子一样哄着。老公的奶奶没有一分钱退休金,但度过了幸福的晚年。
我同学说她姥姥今年92岁了,生活不能自理,卧病在床,子女们该出钱的出钱,该出力的出力,都被折腾得精疲力竭。人老了一点都不省心,不是有人照顾、衣食无忧就够了。老人卧床不起,半岛体育大小便失禁,还不让用尿不湿,尿床了,床单被子就要全部换掉,准备了好几套床单被罩都不够换。家里烘干机买了三个。老人在床上大便后,她就用手去摸,搞的床上到处都是,给她洗手就把手藏被子里,搞得整个房间里臭烘烘。子女们喂她吃饭,会冷不丁地就给你一耳光。手上有什么东西就用这个砸你。同学说她姥姥能自理的时候就天天闹事,搞得家里鸡犬不宁。就算这样,子女们还是希望老人能活着,也许是骨肉亲情吧。
人生也许就是这样,每一代人似乎都有既定的使命,完成自己的使命,就会有一个圆满的人生。不要在自己有能力时有意为难别人,就是给自己积累的最大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