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八戒体育真人 > 八戒动态

中风出院后一度以为“好不了了” (体验申城养老生半岛体育活之五)


  半岛体育原标题:中风出院后,一度以为“好不了了”... (体验申城养老生活之五)

  摘要:“不管是新的模式还是新的技术,最终还是要靠人,只有用心去做,才能让老年人更好地从病痛中康复,享受高品质的养老服务,更加有尊严地养老。”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二二三四……”走进黄浦区半淞园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阵阵整齐的拍手声伴随着响亮口号从活动室内传来,数十位老人正在老师的带领下,跟着音乐节拍做着拍手、活动手指的手指操。

  “人老了先老四肢,每天活动活动手脚,能延缓衰老。”中心负责人王瑞颐介绍,目前该中心为街道内的60多位老人提供日间照料服务,每天上午,他们都会组织这里的老人做简单的活动操,帮助他们舒筋活络。

  街道内老小区居多,老龄人口数量也相对偏高,许多老人并不和子女一同居住,如何为他们提供更好的日常生活照料就成了大家普遍关心的问题。尤其是上了年纪,许多老人都曾患有一些疾病,身上或多或少都有些病根子,有人生病住院后甚至还产生了不愿出院的想法,在他们看来,不论在家还是养老机构,都没有医生在旁,不放心。据统计,截至去年底上海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占到总人口的33.2%,怎样帮助老人更好地康复,减轻病痛困扰,让他们更加安乐地享受晚年时光?不妨看看这个街道是怎么做的。

  今年初,半淞园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内,新开设了一间门诊室。入驻在此的上海万达全程健康门诊部,可以为中心内以及整个小区、街道的老人提供基本的咨询问诊服务。在此坐诊的傅桂珍医生告诉记者,每天自己大约要接待10—20位老人,在老人病情比较稳定的情况下,可以在家门口为他们提供简单咨询,不必再去医院跑腿。虽然第九人民医院距离小区并不是很远,但对上了年纪的人来说,烈日高温还要挂号排队,对身体是一种负担。

  除了为老人做健康咨询,傅桂珍还帮助患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疾病的老人代为配药。“现在天热了,很多老人都是独居,去医院配药不是很方便,我就帮他们去配药,上午半天在社区坐诊,下午去医院配好送过来。”

  “天热了,早上可以锻炼散散步,中午就不要再出来走了。饮食卫生也要注意,隔夜菜不要吃了,别舍不得倒掉。你们高血压,盐也要少吃……”看到前来取药的万老伯,傅桂珍又忍不住叮嘱起来半岛体育。几天前,家住翟溪新村的万荣大和朱琴娣夫妇刚刚为傅桂珍送来锦旗,感谢她的热心照顾,老两口均年过80,老先生因中风行动不便,老太太也患有高血压和糖尿病,傅桂珍常给他们问诊配药。“有孝心,有爱心,很细心,很贴心,付全心!”朱阿婆一个劲地称赞。

中风出院后一度以为“好不了了” (体验申城养老生半岛体育活之五)(图1)

  中心内,老人还可以享受推拿按摩服务,每位老人每年可以免费申请预约12次。89岁的浦老伯在老伴陪同下前来推拿,受中风后遗症的影响,浦老伯右侧身体患有半身不遂,为减缓老人肌肉萎缩、运动功能障碍,专职医师彭建国定期会为他拉拉手指、揉揉手掌、按摩肌肉、活动手臂和腿部。“随着年龄增长,老人可能面临气血不畅的情况,通过按摩首先能让他感到很舒服,同时也能让他的肢体进行功能性锻炼。”

  此外,这里每天还有医生免费为老人们测量血压并记录,发现异常会及时提醒。活动室内的红外线理疗仪和脉冲理疗仪则可以缓解身体的酸痛,65岁的袁阿姨原先一直有颈椎酸痛的毛病,“现在有空就来做做,明显感觉颈椎不那么酸了。”

中风出院后一度以为“好不了了” (体验申城养老生半岛体育活之五)(图2)

  类似的服务老人在家也可以享受。今年,上海开始在全市范围试点长期护理保险,经过评估后符合条件的失能老人,可以在家接受定点护理机构人员提供的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协助床上移动等服务,还包括沐浴、排泄护理等基本生活照料和药物喂服、生命体征监测等常用临床护理项目。

  不过,王瑞颐也指出,目前社区内的健康服务,主要还是作为辅助手段,方便身体情况比较稳定的老人,如果发生疾病还是需要前往医院进一步治疗。

  “一开始出院的时候,我都没有信心,以为自己肯定好不了了。”5年前,当时77岁的唐婉如阿婆不幸患上中风。他的父亲早年也得过中风,但以前医疗条件不好,一直没有治愈。

  84岁的王家冲阿婆原先也不乐观。2009年,她因脑梗摔倒住院,出院后长期卧病在床,躺了14个月。由于不和子女居住在一起,老伴也不在了,家里多数时候只有她一个人,不敢外出买菜,也无力做饭,在家时只好常常吃泡饭。“在家总是提心吊胆,家里没有人,万一再摔下来怎么办?”

  对不少上了年纪的人来说,从疾病中康复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由于子女无法全天候陪伴在身边,这样的漫长过程对他们的心理也是一种考验。如果没有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势必也会影响身体的康复。因此,患病出院的老人不仅需要身体上的护理,也需要在精神上多一些陪伴、多一些关怀。

  住进半淞园路街道长者照护之家前,唐婉如的心里直“打鼓”:“听过有人说,养老院是‘直着进去,躺着出来’。但老是麻烦家人有点过意不去。”考虑到与自己生活在一起的大儿子本身身体就不好,早早从单位病退,照顾自己不方便,为了减轻孩子的负担,她还是不顾家人再三劝阻,住进了离家仅隔了一条马路的养老院。

  “不行我们马上搬出来!”拗不过老母亲,子女们只好同意了。隔三差五,子女们就问问:“要不要搬回家?”唐阿婆却总是笑嘻嘻地拒绝:“在这里老开心了,吃得好、服务好,就像家里一样!”

中风出院后一度以为“好不了了” (体验申城养老生半岛体育活之五)(图3)

  每天,护理员小陆都会给唐阿婆按摩头皮和因中风而活动不便的右手右腿,还扶她散步。“在家一个人不高兴练,自己练吃力得不得了,一吃力就不想练,练少了走起路来就更吃力。”唐阿婆说,在家时由于心态比较消极,也没有康复的积极性,自己很少锻炼,恢复情况一直不是很好。“一个人走路,万一摔倒了,连扶的人都没有。”而在这里,不仅有人辅助,可以轻松一些,而且可以互相鼓励,恢复训练也比较科学规律。同时,院方还为老人们准备了丰富的娱乐项目,如锻炼手部灵活性的桌上足球游戏,锻炼思维的积木,还有手脑并用的画画等。原先手臂很难抬起的唐阿婆,现在已经可以将手臂举到半高。

  经社区干部介绍来到半淞园路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的王家冲阿婆,如今的精神面貌也已截然不同。“这里的兄弟姐妹多啊,比一个人闷在家里热闹多了!”

  在几位年逾90的老人面前,王阿婆正在演示穴位按摩的要领:“感冒流鼻涕的时候,你们就按住鼻子两边这个穴位,鼻涕就止住了。”“像我自己有高血压、冠心病,平时就按按耳根和手上虎口处的穴位,对身体好。”

  这些都是她从前来为老人们开办健康养生讲座的黄浦区中心医院医生那里学来的。最近一年半里,每周都有医生来为这里的老人讲解穴位按摩和经络养生,教老人们做好常见疾病的预防治疗。

中风出院后一度以为“好不了了” (体验申城养老生半岛体育活之五)(图4)

  “天冷的时候,讲到脚上的经络、穴位,医生毫不犹豫脱掉鞋子袜子就给我们演示,我们说你用模型,她还是坚持自己来,说只有亲身体验才能确保自己按得准确无误,让大家学得好。”医生的尽职尽责,让老人们觉得上课不仅仅“走过场”,在他们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许多老人记性不好,医生还做了一份图文并茂的手册,十几种常见病的预防和治疗,全都总结归纳好了。“人身上有12条经络,上百个穴位,我们老年人从来没接触过,但医生讲得通俗易懂,大家兴趣都很高,运用的效果也非常好。”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稳步提升,以及人口寿命的不断延长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老年群体的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全社会关注。他们身上普遍存在着慢性疾病,而且多病共存,对疾病康复、慢病管理、照料服务、长期看护的需求不断增长。医疗资源是否能够满足需要,成为了不少老人选择养老方式时,首先考虑的几大重要因素之一。

  “有专业的医疗资源,我们才会更放心。”有些老人因此选择住在距离医院较近的老房子里,而不随着子女搬进离市中心稍远的高层住宅,也有些老人选择住进配备了医疗服务甚至是医疗中心的养老机构。近年来,进一步完善“医养结合”的呼声渐高。政府也在鼓励有条件的养老机构开设医疗服务或与医疗机构开展合作,积极探索“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新模式。半淞园路街道的一些做法其实就是一种尝试。

  上海的家庭医生制度试点也在不断推进中,“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模式推出后,居民可以自愿选择一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一家区级医院、一家市级医院进行签约。据最新统计,“1+1+1”医疗机构组合签约人数已超480万,其中60岁及以上老年人315万,已签约居民中72%在“1+1+1”签约医疗机构组合内就诊,在签约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达到50%。

  有专家建议,要鼓励民间资本举办居家养老服务专业机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支撑,为老年人提供紧急呼叫、家政预约、远程医疗等服务项目,还可以向社会组织购买职责内的养老服务,不断创新服务模式。

  护理需求的增加,对目前上海护理人员的数量与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当前部分区护理人员在数量上还存在一定缺口,主要以30-50岁的女性居多,“年纪太轻的,力气小,经验不足,年纪大的体力又不够了。还要水平过关,品德过关,不能滥竽充数,所以现在招人挺难的。”一位护理机构工作人员介绍,护理人员上岗前,还需要经过一定时间的培训,合格后才具备上岗资质。因此在相关技术人才的培养方面,还有不小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中风出院后一度以为“好不了了” (体验申城养老生半岛体育活之五)(图5)

  科技手段的广泛应用也可以给老人的康复、养老带来有效助力。在半淞园路街道长者照护之家,每位老人的床垫都可以实施监测到老人的体征,老人是否在床、心跳、呼吸、晚间睡眠情况等,都可以在值班人员的电脑系统中一目了然,如果哪位老人出现异常情况,系统就会立刻发出警报。“不管是新的模式还是新的技术,最终还是要靠人,只有用心去做,才能让老年人更好地从病痛中康复,享受高品质的养老服务,更加有尊严地养老。”院长戴宝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