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八戒体育真人 > 八戒动态

西夏区幸福颐养院为宁夏半岛体育养老行业“打样”


  半岛体育就像长跑者拼尽全力奔驰过苍茫辽远的平原,突然无法回头地进入生命的高原。如果前行都需要他人扶助,怎样才能有尊严地稳稳踏出未来每一步,在充满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氛围中安享奋斗成果,不必在意倒计时的路程该如何度过。

  近些年,有一个对比被人越来越多提及:让养老变为享老。这是每个人无法回避的养老问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迫近让答案变得日益重要。

  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已经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明确要求。进一步提高养老服务效率,优化服务供给结构,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亟待解决的问题。

  西夏区以国家标准为样板打造养老服务宁夏标杆,用奋斗者的创新精神和不懈努力,小处入手,关注细节,一次次实践去制定与完善养老服务标准,一个个去破解群众在养老服务中的难题。枯燥冗长的标准化规范,对应到实际工作中就是每一位老人的切身感受。推进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打造养老服务“新标杆”,就是在每一个细节上寻找让老年人有尊严“享老”的答案。

  我们感动于“从窗外望去,镌刻在墙上的‘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18个字愈发清晰。”也衷心希望,这样的标杆尽快完善,尽快普及。(邹炜新)

  屋内温馨舒适,院内环境幽雅,服务体贴到位,饭菜可口美味,老年人笑靥如花……这大概就是一个养老院的标准。但作为一个中、重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占比达到86%、特困与贫困重度残疾人达33人的养老机构,如何通过养老行业标准化的创建,真正做到“行政管理标准化、养护生活规范化、医疗护理专业化、康乐活动多样化、饮食服务营养化”,达到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老年人和家属双满意的目标,这中间的难度可想而知。

  2021年12月16日,西夏区幸福颐养院国家级养老机构标准化试点项目正式启动。不到两年,作为全区唯一一家承担国家级养老机构标准化试点项目的机构,幸福颐养院修订了157项企业标准。其中,服务通用基础18项、服务保障54项、服务提供52项、岗位工作33项,基本覆盖了养老服务与运营管理,形成了集“安宁服务、失智症照护、幸福学堂、社区居家服务”为一体的“幸福颐养”特色养老服务模式,为推动全区养老机构标准化建设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服务经验,为宁夏养老行业树立了标杆,并于近日正式通过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的评估验收。

  7月25日一早,蓝天白云下的西夏区幸福颐养院,阳光暖而不燥,各类植物枝繁叶茂,生机盎然。灿烂的阳光从搭着葡萄架的凉亭缝隙间洒落下来,一束束或粗或细的光柱,照亮了在亭子下纳凉的银发……他们或在院子里散步,或由护理员推着轮椅在凉亭下聊天,时不时传来惬意的笑声,祥和温暖的场景颠覆了很多人对养老院的刻板印象。

  作为颐养院标准化专员的崔玉豆,像往常一样,都会参与到日常工作中,来发现工作中的不足,监督和指导每一个岗位是她的工作。

  “这会老人们都在晒太阳、散步,一会还有一些老人要做康复训练。气温高了就要招呼他们进屋,以防中暑了。”西夏区幸福颐养院院长康桂琴正在和崔玉豆说话时,被一声“康院长”打断,转头一看,原来是在颐养院住了快两年的廖明兰老人,她正和老伙伴一起顺着树荫散步,看见康院长,便加快脚步走过来,一把将康院长抱住,还轻轻地在康院长的脸上亲了一下。“廖奶奶是医院退休的护士长,今年80多岁了,性格活泼就像个孩子。在这里通过我们的生活照料、医疗护理、精神支持服务、文化娱乐等,情绪特别好,每次见面都会这样热情地打招呼。”“我想你了。”廖明兰又抱了抱康院长,“我也想您,您今天开不开心呀?有没有吃早点?”康桂琴细心嘱咐,但很快被“老顽童”廖明兰逗得哈哈笑,眼睛眯成了一条缝。

  “快点给我水啊,那两小家伙要晒死了,它们没有水喝。”刚走进2号楼,就听见楼梯间有人急切地嚷嚷,“这一听就是皮叔叔,这老人家爱操心。”崔玉豆小声说。果不其然,一位穿着背心的老人手里拿着两个小塑料瓶子正往卫生间方向走去,“皮叔叔您别担心,我们心里都有数呢!您就放一百二十个心,下楼去锻炼吧!”颐养院财务高雅莉闻声走出来,一看就笑了。原来,护理员在颐养院养了两只鹦鹉,皮叔叔却当宝贝似的照顾起来,下雨怕淹着,天晴怕晒着,“这刚拎出去挂在架子上,皮叔叔就进来要水了。”听到康院长如是说,大家都乐得哈哈笑。“雅莉,你带叔叔去取点水,别让他着急。”一般情况下,康桂琴都会第一时间满足老人的诉求,“行,叔叔,走,我带您给宝贝弄点纯净水喝。”高雅莉拉着老人,细心地为他掸掉肩头的谷皮,听到院长“发话”了,皮叔叔才心满意足地跟着下了楼。

  “我对他们说话从来不客套,有什么问题直接就说!”崔玉豆敲开一楼的一间房门时,张秀英和尹树鸿老两口正在促膝聊天。“今天过得好不好?”“我们都在这住了四五年了,你说哪天过得不好?”看到崔玉豆被自己的反问问懵,87岁的张秀英和老伴哈哈笑了起来。“看吧,我从来不把你们(指工作人员)当外人,有什么事就直接说。”张秀英老人说,这几年过年都不愿意回家,儿女想来看我们,还得提前预约。“我不回去,这里啥都好,我回去干什么,太麻烦。”张秀英老人摆摆手说道,老人要为儿女考虑,为他们减轻负担。环顾小屋,两张床按照老年人的标准都降低了高度,屋内被老两口布置得温馨有趣,一面墙被做成了展示墙,“五好长者”“热爱集体奖”“助人为乐奖”等奖状贴在墙上,还有“我和我的好朋友”合影、在院生日照的照片墙,一张老两口合影的十字绣画框摆在桌面最显眼的位置。“我最爱这个,是颐养院前年来的实习生单雨欣和秦亚宁给我绣的。她们前两天还来了,说是快结婚了,来给我们送喜糖。”张秀英拿起相框,和老伴相视而笑,露出了幸福的笑容。正说着,护理

  员提着午饭进来了,“哎哟,今天是鸡肉,还有炒蔬菜和冬瓜虾皮汤,美得很。”张秀英一边给老伴摆放好餐盒一边报菜名。看着两位老人开始用午餐了,崔玉豆赶紧告别退了出来。从他们身后的窗子外望去,镌刻在墙上的“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这18个字愈发清晰。

  “标准化创建的核心就是让老人从‘养老’变‘享老’。”作为宁夏《养老机构安宁服务规范》地方标准主笔人、幸福颐养院党支部书记、标准化领导小组组长王宏表示,标准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提升养老机构的管理与服务质量,创建自己的服务品牌,增强核心竞争力。

  “幸福颐养院是西夏区最大的公办民营养老机构,也是第一个创建养老服务标准化的养老机构。”王宏介绍,从2017年10月28日开业至今,颐养院依托西夏区政府医养结合政策,探索医康养护一体化服务新模式,加强失智症护理、安宁疗护服务,形成独有的、特色鲜明的医康养护服务。目前,共收住老年人104人,其中,社会老人71人、特困与贫困重度残疾人33人,中、重度以上失能老年人占比达到86%。通过两年来的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工作,幸福颐养院在标准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服务对象满意度从90%提升到95%。经济收入从2021年的467万元增加到2022年的522万元,增长率12%。

  “刚开始那么多条条框框,根本就记不住!”“养老服务标准化是个啥?给老人洗脸要遵循从上到下、从里到外的顺序?洗碗要一冲二洗三消毒四保洁的方式?给失能老人翻身需要几个步骤?”……说起养老行业标准化创建之初,西夏区民政局局长陈海霞用一个字表达,“难”!为什么难?没有成熟模式可借鉴;没有专业人才做支撑;养老行业员工普遍不是科班出身,贯彻标准更是难上加难。

  采访中半岛体育,所有员工和康院长最常说的就是两个词,一个是书记“王宏”,另一个是新名词“贯标”(贯彻标准)。“王书记对标准的制订,让大家从事的工作有了意义。”豆豆说,从事养老工作前,从来不知道还有标准化一说,从事这一行认识王书记以后,跟着她细览省标、国标、行标,又以这些标准为底板,从日常工作中总结提炼新的更适应的条款,起草修订形成可复制可操作的新标准,“这不仅是个人技能的提升,更对这份工作有了深刻的认识,能让其他的养老机构根据我们的标准开展工作也是一种幸福。”崔玉豆说,现在在幸福颐养院,“贯标”根植于每个员工的心中。

  面对枯燥冗长的标准化规范,如何让大家“入脑入心”?不好落实执行的标准是不是要改?创建养老产业的标准化,西夏区一直是摸着石头过河。

  “侧位或坐位,床头抬30°∽45°;先来查口腔,头偏垫巾盘;污盘置口旁,先远后近侧;外内咬合颊,颚舌不放过;漱口并润唇,前后数棉球。”“有效沟通是关键,居室环境很重要,关闭窗户及窗帘,室内温度要适宜;检查床铺调灯光,重点长者重点查;调节光线开地灯,班班交接无隐患。”……“这是我们的护理技能二维码,包含用棉棒擦拭清洁口腔、布置睡眠环境、协助饮水、床上洗头等54项护理技能。”为了便于记忆和掌握,颐养院将枯燥冗长的护理技能标准化规范编成一首首打油诗,并用二维码的方式展示在墙上,护理员忘记了就可以随时扫一扫,多念几遍就记住了。

  同时,在实践当中,护理员不能适应或者难以操作的规范,也在不断优化。“清洁服务中,清洁工具由9种颜色分区优化成4种颜色,明确洗涤流程,护理员不再‘混乱’;洗碗规范增加了‘刮除残渣’的步骤,让清洁更彻底;给失能老人翻身基本是随叫随到,以老人舒适为主……”

  “我们用系统性思维对各项服务进行体系化设计再造,形成了一整套符合运营实际、涵盖全院90%以上工作的4大类标准体系和100项服务标准,提炼了54项护理服务要点,让每个事项都达到了‘环节最少、效率最高’的要求,有效提升了服务质量,切实增强了企业品质化服务核心竞争力。”王宏坦言。

  她们说的这些,医护部主管任凤兄能解释得更明白。从25岁入职,至今4年,任凤兄已经实现了个人价值的飞跃。“先当了两年护理员,又转成社工,现在作为主管,我觉得幸福颐养院进行标准化建设,每一位员工认真贯彻标准就是指引个人成长的动力,不但有了自我认同感,也有成就感。”任凤兄进一步解释,从老人入院评估开始,安宁护理,从吃饭睡觉剪指甲等小事,到为每一位80岁以上的老人制作“幸福纪念册”,虽然有通用基础标准、服务保障标准、服务提供标准和岗位标准四大标准子体系,形成了157项标准文件,听上去很复杂,实际上这些条款是实实在在全面覆盖养老服务与运营管理工作。“以前只是提供这种服务,但具体什么时候开始收集资料,收集什么资料,收集好资料给谁,由谁负责打印制作都是模糊的,这样我们开展起工作来往往费力还没成效。现在我们按照标准化来施行,再优化流程对标进行,反而省时省力,家属的满意度就是从这一点一滴中积累而来的。”

  “不得闲。”是陶小霞对“贯标”最通俗的认识。工作踏实肯卖力气的她干了4年多护理工作,在颐养院针对服务对象进行满意度调查时,陶小霞得分100,满意率100%。作为安宁区的护理员,陶小霞面对的都是生命周期不足6个月的长者,如何让他们尽量舒适、有尊严地过好每一天甚至每个小时,是陶小霞最大的愿望。“擦身、修剪指甲都是有据要依,刚开始是觉得有些标准太过细致,可执行了两三个月以后发现,这就是把这些老人当成自己家的老人,让他们体体面面走完最后一程。”陶小霞边为一位享受安宁服务的老人翻身边说,“一个企业没有管理制度肯定不行,大家都去自觉遵守,才有未来。”

  “标准化创建一直在路上,养老服务一直在路上。”康桂琴说。西夏区幸福颐养院通过几年的学习实践,用五全照顾模式,将心理和精神的关怀整合为一体,为近40多位老年人提供了安宁服务,让他们在临终前处于舒适、安静、安详的状态,从精神上和身体上得到安慰,让老人与家属感受家的温暖与爱,提高了他们的生命质量,维护了人的尊严。

  “只有扎扎实实开展好标准的全面实施并持之以恒地加以改进,从而全面提升服务质量,加强品牌建设,才是养老机构实行标准化建设的真正意义所在。”康桂琴表示。

  崔玉豆正准备回办公室时,恰好遇上将母亲再次送进幸福颐养院的李大军,今年72岁的他照顾92岁的母亲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所以说“再次”,是因为前段时间老人因疾病到院外就医。出院后,老人给李大军说还是想来这里,因为熟悉也满意。“送我母亲来幸福颐养院主要基于三个理由,一是这里离家近,能随时探望,二是这里口碑好,三是这里的服务好。”李大军说,幸福颐养院的养老服务工作有程序,程序有控制,控制有标准,总结起来就是“放心”。

  “以前大门口是台阶,我们提意见后改成了斜坡,老年人的轮椅进出方便多了。”“现在环境比以前强太多,每天出来走走,心情都特别好。”“我妈喜欢打乒乓球,平时都是护理员陪她,我有时间的时候就过来陪她打一会儿,她这技术我已经打不过了”……幸福颐养院的标准化贯彻落实得怎样?或许半岛体育,老人和家属的话语能够说明;挂在一楼大厅墙上写着“关爱落在实处温情普及院中”“关爱老人健康敬老爱老楷模”“尊老敬老真心为老护理关爱胜似亲人”等字句的锦旗能够说明;一本本幸福纪念册能够说明;那一封封情真意切的家属感谢信也能够说明!

  “西夏区有8家养老机构,我们在推进国家级服务业标准化试点,打造养老服务‘新标杆’的同时,还要突出试点引领。”陈海霞表示,让幸福颐养院的标准化建设模式,指导和带动其他养老机构共同创建服务标准化,通过实施管理、服务标准化,推进服务品牌建设,建立可复制的品牌发展培育机制,为养老服务业的标准化和行业发展起到引领示范和带动辐射作用,为提高全区养老服务质量、规范养老服务行业作出示范样板。“我们计划再用3年时间,将养老机构标准化100%落实。同时,建立‘机构+社区+居家’供给服务链,引导辖区养老机构参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做实‘六助+N’及喘息养老服务。”

  “要大力弘扬孝亲敬老传统美德,落实好老年优待政策,维护好老年人合法权益,发挥好老年人积极作用,让老年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安享幸福晚年。”这是习对老龄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也是养老产业标准化创建的终极目标。(记者张雪梅李奕辰文/图)

  地址:宁夏银川市兴庆区中山南街47号宁夏日报新闻大厦 邮编:750001新闻热线传真 合作洽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