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八戒体育真人 > 八戒动态

特别策划丨居家社半岛体育区养老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


  半岛体育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阶段,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据统计,截至2018年末,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49亿,占总人口的17.9%。预计到2050年左右半岛体育,老年人口将达到全国人口的三分之一。届时,我国将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成为老年人群体的共同追求。

  受家庭结构小型化、子女事业与家庭冲突,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传统观念等因素影响,家庭养老和机构养老等养老模式运行中存在一些问题。既能提供熟悉的家庭社会环境和关怀,又能提供机构养老专业服务的居家社区养老模式,成为不少老年人的选择。

  作为全国首批居家和社区养老改革试点城市,早在2017年,成都市就出台了《成都市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方案》。经过3年来的探索和努力,具有成都特色、服务专业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基本建立,适老化改造、助餐服务、社区嵌入式养老、智慧社区建设快速推进。

  随着年龄不断增大,人的生理机能发生变化,通行、洗澡、如厕、休息等日常生活存在诸多不便,受到伤害的几率大大增加,这成为居家社区养老亟待解决的问题。

  “子女有自己的事情不能天天陪着,我和老伴在家,上厕所和洗澡都很费劲,害怕摔倒受伤。家里进行适老化改造后,现在基本能够实现生活自理了。”家住成都市金牛区玉局庵西路的陈素兰老人告诉记者,他和老伴都快70岁了,腿脚不利索,上完厕所很难站立起来,长期站立容易头晕。适老化改造后,家里买了防滑拖鞋、马桶旁安装了一字形扶手、地面进行了防滑处理、卫生间加装了助浴椅凳,“现在方便多了,晚上起夜也没问题”。

  作为全国首个社区发展治理联合创新平台,金牛区社区发展治理创享中心(以下简称“创享中心”)聚合了全区所有相关资源,着力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品质。让老年人获得存在感和价值感,是创享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政府购买服务后,我们去年入驻创享中心,负责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指导和监督工作。”金牛区银创慈力养老服务指导中心负责人律洲说,他们会指导监督相关公司针对每位老年人的个体需求定制改造方案。直到验收通过、老人满意后,工作才算结束。律洲介绍,除了建筑硬件改造外,适老化改造还包括康复辅助器具适配和智能化助老服务设施配置,如自测血压仪、助听器、紧急求援呼叫系统等,均受到广泛好评。

  目前,成都按照1000元/户的上限标准,对散居特困、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中的失能、失智、伤残、独居、高龄老年人家庭,以及计划生育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资助实施适老化改造。符合条件的老人可自己或委托子女向所在街道社区申请。今年,成都将实现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愿改全改”。

  人上了岁数,吃饭也成了大问题。自己做饭力不从心,口味和食材也有特定要求。吃饭问题成为影响居家社区养老品质的重要因素之一。

  日前,记者在饭点时间来到金牛区星科北街归厨邻里厨房助餐点。由于该助餐点实行商业和公益相结合的运营模式,既有老人也有普通食客用餐。“中午娃娃上班不回来吃饭,我们每天都在这里吃,服务员很细心热情,菜品和口味都很适合我们,价格也不贵。”常来就餐的老人们赞不绝口。

特别策划丨居家社半岛体育区养老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图1)

  “餐厅每天都会消毒,食材都是易嚼、易消化的,来源全部可追溯,安全有保证。每天注重荤素搭配,少盐少油、口味清淡、营养均衡。”归厨邻里厨房负责人袁冲介绍,菜品和口味都是根据老年人特点安排的,麻婆豆腐、小米丸子、黄豆烧肉是最受欢迎的菜品。袁冲告诉记者,对于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们免费提供送餐上门服务。一荤一素一汤16元,政府补贴2元,餐厅让利3元,只需要付11元,免费无限量添加饭菜,价格适中可承受。同时,餐厅不光提供助餐服务,非用餐时间还会免费把场地借给社区,组织老人开展各类活动。

  目前,成都正推进老年人助餐服务体系建设,对兴办老年人助餐设施给予资金支持。对成都户籍散居特困老年人、低保及低保边缘家庭老年人、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人和80周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按实际就餐天数给予每人每天不低于2元的就餐服务补贴。只要到所在街道社区登记,就可以刷身份证用餐。去年,成都新建了老年人助餐服务点226个,今年将再新建180个。

  当前,居家社区养老仍面临资源分散、力量不足、服务供给基础薄弱等问题。为促进问题解决,成都市正加快构建“一院一中心多站点”的15分钟养老服务圈,深入推进社区嵌入式养老。

  去年,成都新增社区养老院19个、城乡社区日间照料中心94个。社区养老院解决了失能、失智老人机构养老刚性需求。社区日照中心打通了社区养老服务“最后一公里”,为老人提供托老、助餐、助浴、助医、助急等服务。集日托、全托、助餐、医养、康养、便民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区养老综合体建设也已启动,建设面积至少500平方米以上,到2022年每个街道至少建成一个。同时,成都正整合利用社区闲置资源,通过财政补贴等方式,引入专业化养老服务机构,在居民小区院落设立多个养老服务站点,开展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

特别策划丨居家社半岛体育区养老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图2)

  总部位于金牛区的怡倍康养老服务中心是一家以医养结合为特色的专业化、连锁化养老机构,目前为成都多个社区提供嵌入式养老服务。“我们深耕社区,运营有社区养老院、微型养老机构、特色康复诊所,为老人提供托老、康复理疗、专业照护、健康管理、居家上门等服务。”该机构总经理李星介绍,目前服务的老人以失能、失智的居多,涉及插胃管、尿管,翻身擦身半岛体育,大小便护理等,都需要专业的医疗照护。为此,该机构与华西医院老年科建立了合作关系,华西专家会定期前来培训指导。李星告诉记者,该中心微型养老机构已完全嵌入社区内部,部分是利用社区闲置房屋改造的,老人获得服务更加便捷了。今后将与更多社区合作,开展嵌入式养老服务。

特别策划丨居家社半岛体育区养老让老年人安享幸福晚年(图3)

  仅去年,成都就打造了67个嵌入式养老示范点。今年,成都将继续深化社区嵌入式养老服务,实现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80%。

  智慧化水平不高、资源共享不足、供需对接不准等问题,仍然是居家社区养老面临的难题。为此,成都市创新构建“互联网+养老”智慧养老模式,打造养老综合服务平台。

  “成都对全市高龄、独居、空巢、失能等特殊群体老年人展开摸查工作,绘制了集老年人动态管理数据库、老年人能力评估等级档案、养老服务需求、养老服务设施于一体的养老‘关爱地图’。”省政协委员、成都市同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理事长代曦介绍,“关爱地图”就是一个数据云平台,可以看到全市老年人分布情况、身体状况、经济来源及养老服务需求,各类养老机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助餐点位布局情况及服务内容等,从而实现精准、高效服务。除了“爱心地图”,养老服务信息平台还承担高龄津贴、床位补贴等补助的审核功能,确保发放准确。

  “成都市积极支持社会力量投资养老服务信息化建设,促进老年产品用品和服务升级。”代曦介绍半岛体育,鼓励老年人使用可穿戴的智能设备、便携式医疗设备、照护康复产品及物联网老年电子产品等服务产品,运用大数据技术防范居家社区养老风险,强化了老年人安全防护。目前,智能手环、居家机器人等正逐渐普及,能很好地实现身体机能检测、跟随、辅助用药、智能报警等功能,应用未来可期。

  根据养老服务业发展蓝图,今年成都市将形成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老年生活正逐步实现。

  坚持政府主导,全面推进养老服务制度建设;深入改革创新,加快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政策支撑,积极推动养老人才队伍建设;强化要素保障,持续完善养老基础设施建设。

  自2018年起,四川就已经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今年以来,我们到成都、内江的部分县(市、区),就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开展了专题调研。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各地公办养老机构和民办养老机构都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医养结合不充分、养老机构融资难、土地保障和用地规划落实难、税收等优惠政策力度小、养老资金投入不足、养老服务供给不足、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等方面。

  我们建议,政府应全面推进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医养结合型养老服务机构,推进基层医疗向居家和社区延伸,加快制定和完善社区养老综合体系专项规划以及标准,打造由政府主导、投资方入驻、社区参与的“三社联动”机制,充分发挥政策、资金、项目、服务的“组合拳”效能,因地因人精准施策,规划建设形式多样、适应不同老年群体服务需求的养老机构,努力实现养老服务的“精准供给”,构建“住、养、医、护、康”相结合的养老服务新模式。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基础设施和体系配套建设,加快智慧养老建设步伐,积极探索不同形态的“互联网+养老”管理服务模式,针对高龄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有针对性的差别化服务,以满足各类老年群体的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

  搭建综合保障平台;鼓励引导社会力量组建运营承接平台;推动智慧居家养老平台与智慧小区同步建设。

  四川是人口大省,养老人口基数大、增长快,养老任务重。我省现有的养老模式主要有规模化敬老院养老模式、公租房社区养老模式、PPP模式、社区智慧居家养老模式四种。在这四种模式中,针对老年人进行的调查结果表明,绝大多数老人更希望居家养老。社区智慧居家养老是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为依托,以老年人日间照料、生活护理、家政服务和精神慰藉为主要内容,通过物联网、互联网等信息技术手段,搭建的集老年人健康管理、安全管理、远程护理、社区餐饮预订、在线助老、紧急求助等功能于一体的服务平台,使老年人能享受到高科技带来的高品质养老生活。

  我认为,社区智慧居家养老模式的一大优势在于,可以节约资源、花费较低。相较于其他模式,社区智慧居家养老模式不需要专门新建养老公寓,且大部分活动场所都可依附于社区配套设施,建议加强智慧居家养老平台配套设施建设,实现资源共享,打造高品质宜居地。近年来,互联网信息技术突飞猛进,可充分运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手段,搭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平台。同时,对接各级医疗卫生及养老服务机构,创建智慧养老服务模式,通过跨终端的数据互联及同步,形成一个完整的智慧管理环,实现健康动态数据即时共享。此外,可借鉴省外优秀成功案例,鼓励社会资本入驻,政府选择具备开发实力与后续技术支持的公司进行合作,解决技术问题,提升服务质量,提供更好的养老服务。通过集中更多的资源,广泛服务养老需求群体,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的目标。

  界定城市社区机构养老模式,明确城市社区机构养老的工作范围和职责;加大政府资金投入力度,强化政策扶持与培育,完善政府管理与监督;加强政府引导与推行;拓宽筹资渠道,促进多元化养老服务发展;培养专业人才,壮大志愿者队伍;加快智慧养老建设步伐。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快,目前呈现出空巢化、失能化快速发展的特点。老人们的生命质量严重降低,有尊严地活着成为所有老人的共同需求。我认为现有的养老模式主要分为: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即候鸟式养老)和社区养老三种。

  第一种居家养老是中国传统的养老模式,主要依赖子女照顾或子女请人看护,主要弊病为:当子女外出上班时,老人处于“空巢”状态,以自养为主,缺乏心理关怀;对于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子女上班期间只能请保姆看护,但保姆只能照看老人的生活起居,无法提供精神层面的陪伴。

  第二种是纯粹的机构养老,这种养老机构通常建在山清水秀的郊外,远离城市生活圈,属于候鸟式养老的范畴,主要针对的是生活尚能自理的老人。这部分老人可以在此生活一段时间,但不宜长期居住,因此养老机构的回报率不高、持续性不强。

  第三种是相对新兴的社区养老,城市社区机构养老的主要对象是失能、半失能老人,主要以临时托管和长期托管两种方式为主。这也是我在今年省两会期间提出构建“15分钟养老探视圈”建议的由来:社区离家近,“15分钟探视圈”便于家人随时探视,使老人感觉到家人就在身边,既能解决亲情问题,又能提供专业照护。老人平时在社区里接触到的都是自己熟悉的朋友圈,能同时兼顾老人的社会属性。这可能会成为中国养老的新发展方向。

  为完善社区机构养老服务体系,建议各地社区依托当地医疗机构共同构建“医养结合”的城市社区机构养老服务模式,不断完善医疗服务,开设社区医务室,由三甲医院医生“下沉”坐诊;开通就诊与急救绿色通道,使用“互联网+智能系统”进行健康监测与在线答疑,解决老人最关心的健康问题。通过建立高效、智能化的智慧养老服务平台,为老人家属提供完善、放心的养老健康数据服务。家属使用信息化智能设备可随时观察老人的实时动态,了解老人每天的活动轨迹和饮食情况;当老人发生紧急情况时,家属也能第一时间通过智能设备将情况反馈给医疗机构,让老人及时得到救治,真正满足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医”的养老需求。

  主办:政协四川省委员会办公厅 承办:四川政协报社 技术支持:四川省政协办公厅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