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八戒体育真人 > 八戒动态

半岛体育回乡见闻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农村老人如何养老


  半岛体育老家位于河南安阳,过年回家跟家人聊起养老问题,发现大部分老人对养老都不是太担心,而且都希望在农村养老,而不是进城养老。由于婚姻压力和教育压力,以及家庭的日益富裕,村庄中几乎家家在县城购买了房子,本村距离县城25公里,在县城购房率达90%以上。县城购房也主要是年轻的儿媳妇在县城陪孩子读书住,而老人并不去县城住,更愿意住在老家,种种地,干点零活,而不是进城养老。但家中年轻人往往希望自己的老人能进城,进城有暖气,购物也方便,但老人就是死活不进城,常常会产生一些家庭矛盾。但一般大多数年轻人都还是听老人的,让老人在村养老,等生活不能自理之后再接到县城。

  今年回老家,碰到了进城已有5年的大娘,发现她竟然老年痴呆,不能记起我的名字,且走路需要人搀扶着,这令我大为吃惊。今年71岁的大娘,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个“女强人”,不仅身体好,而且能力特别强,个性也很强;大爷在十多年前因病去世,她从来没有对现实抱怨过,家中事情几乎都是大娘做的,是村里面人人佩服的人。大娘有两个儿子,没有女儿,二儿子在外地,大儿子在本地县城工作。大约在5年前,大儿子要求大娘进城,理由是农村只有大娘一个人,在城里会过得更好。大娘刚开始不进城,因为这事闹了好久,最后也是大儿子强行把大娘弄进了城里居住。那时候,我记得大娘的身体一直特别的好,还一个人种了五亩地。进城后大娘基本上无所事事,就是每天坐着。

  问了下我爸大娘进城后为啥会五年就变得身体如此之差,比留在村庄里的老人身体差了好多。老爸说:“你大娘如果在农村,绝对不会老年痴呆的。因为进城后儿媳妇也不让你大娘带娃,也没有地可种,身边的邻居也到不认识。造成你大娘每天就是无所事事,坐在巷道中一个人发呆”。

  老人其实只要没有失能,都是希望能动一动,最怕的就是坐在那一动不动,无所事事。在快速的城镇化背景下,很多家庭子女都进城买房,希望把父母也接到城里,但是在城里往往面临的一是无所事事,因为在老家可以种种地;二是没有人聊天来解闷,城市里都是陌生人社会,几乎人与人之间联系不多,造成社交困境。在农村的老人,只要能够自理,养老就不是问题。我们经常所说的养老,什么是养老,其实是到老人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才需要养,而生活能够自理的时候,往往并不需要养老。只要在农村有地,老人的生活会过得自由自在,会生活的很好,也能减轻子女的负担。子女常常用自己的想法去养老,希望老人进城,其实恰恰不利于老人养老,还可能造成老人提前衰老,就如我大娘一般。

  大姨今年70多岁,两个儿子都已结婚,最大孙子也快20了。过年回家走亲戚聊天,无意中聊到大姨和大姨夫两个人,都是农民,这些年积蓄有20多万,甚为吃惊。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感觉老人在农村种地收入没有多少,怎么可能攒这么多钱呢?后来问了下主要的收入来源,一是大姨和大姨夫在老家主要是种地,种了6亩左右地,种植玉米、花生、红薯等,收入每年10000左右。半岛体育二是靠山吃山,散种的花椒树、核桃树、杏树、柿子树每年能收入几千,以及夏天摘山上的野酸枣树也能收入好几千。三是国家养老金每人一年一千多,儿子几乎不给钱,自己还会给儿子钱。大姨收入其实不算多,但每年也能弄个几万,最重要的是平时基本上无任何开支。人情开支很低,一般一次五十,最多一百;蔬菜米面油等吃用都是自己种的;烧的柴火;其他的就是日常小病支出。

  农村老人呈现出很强的储蓄力,只要有地和自己身体能动,就有收入来源,就不用向他人要钱,生活的也可以很体面。但一旦进城,往往就成为闲人,没有了收入来源。因为进城往往只能看大门之类,而这些不自由的职业是老人们最不能忍受的。在农村自由自在,自己种种地,闲了山上溜达下,不挺好?

  老家农村老人普遍储蓄能力都较强,老人储备钱主要用于未来大病支出,以及孙子结婚自己会出一部分。农村老人只要不生病,在有地的情况下,开支其实很小,储蓄能力强,养老也没有较大的压力。半岛体育同时还能够额外支持进城的子女,为他们提供蔬菜和米面油等生活必须品,成为家庭的重要后备力量。而过早的进城,不仅导致老人过早丧失收入来源,也会造成老人过早的衰老。在过度老龄化的今天,积极老龄化的关键在于调动老年资源,充分发挥老人们的余热,不仅能够让他们成为家庭和社会积极的建设者,也能够追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感。

  老人进入老龄化阶段,其实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一是有劳动能力阶段,二是无劳动能力但生活可以自理,三是生活不能自理阶段。在有劳动能力阶段,农村老人一般是在家种地,或者进城带娃,往往能够发挥余热,贡献自己的力量。而带娃往往具有周期,即在小孩长大后,老人往往还是会回归农村,因此回到农村只要有劳动能力仍然可以实现自养。农村的土地制度和天然的熟人社会能够为老人提供一个很好的养老场地,让他们安享晚年。

  在第二个阶段,往往是老人没有了劳动能力,但仍然可以生活自理,这个时候家庭负担也不重。主要是自己以往的积蓄和子女出一部分养老钱即可,老人也能够维持较好的状态,在村庄中走走看看,聊天闲谈,也是一个快乐的阶段,养老不是问题。

  在第三个阶段,即失能期,这个时候养老负担较重,但一般而言,只要老年人夫妻中有一方是身体比较健康,也不是问题。村庄有一个老人瘫痪在床上十年,都是老伴一直照料,其他家人几乎没有介入,只是去医院看病时才去陪护,日常照料都是老伴来管。因为只要老人年龄不是太大,即使有一方成为失能老人,另一方也可以进行照料。只有在80岁左右的老人,才可能需要人陪护和照料。而这个照料在农村,其实是可以通过熟人社会来低成本的解决。通过雇佣本村人,由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或通过互助养老机制,也能够很好地解决。农村养老的关键在于失能阶段,在有劳动能力阶段,赋予农村老人自由种田的权利,老人就能够实现自养,这也是我们土地制度的伟大之处。

  而在失能阶段,依托于农村天然的熟人社会,通过适当的资源介入,也能够为农村老人提供比较好的养老环境。在未来老龄化日益严重的农村,如何提高老人养老质量,是一个值得持续深思的一个问题。最起码,近20年内,还是有一批老人希望能够在村养老。

  也许20年后,当我们城镇化进入到另一个阶段,进城养老会成为人们的首选。但是,在现阶段,如何为农村老人提供很好的养老保障,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养老,是需要我们去探索和认真分析的一个问题。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