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八戒体育真人 > 八戒动态

敬半岛体育老节里话孝道


  半岛体育古语道:“百善孝为先”,尊老、敬老、爱老、助老,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古有感天动地的“二十四孝”故事,今有与时俱进的“新二十四孝”标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人们敬老、尽孝的方式以及衡量孝道的标准也在悄悄发生着变化。

  如今的我们是以什么方式向父母尽孝的?子女眼中最好的敬老方式是否也是老人最需要的?我们又该如何延续几千年的孝道?

  随着“父母在,不远游”时代的远去,父母和子女的距离不再局限于咫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子女敬老尽孝的方式也更多元,从请吃喝到请按摩,从送礼物到给红包,从捏肩捶背到隔空对话……更为多元化的孝道,在不断丰富着“敬”与“被敬”者的世界。

  读大学、工作、安家都在桂林的刘娜夫妇,都是梧州人,国庆期间刚刚举行了婚礼的他们,考虑到长这么大还没带父母出去旅游过,小两口便将到二人的丽江蜜月之旅改为了“六人纯玩自助游”。

  “小时候,都是父母带我们出去游玩,长大后,又都是和同学朋友结伴出游,如今,在他们的支持下我们成家了,也该带父母旅游一回了!”言语中,刘娜抑制不住的激动。交了六个人的旅行团费9000元后,她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妈妈好消息。

  像刘娜这样,一改过去敬老节送礼物习俗,改为送旅游、送消费的子女们并不少,然而,子女们送出的新式“礼物”,老人们又能否接受?

  国庆黄金周后第二天,65岁的退休教师陈立进和老伴也搭上了去杭州度假旅游的航班。

  出发前,老陈告诉记者:“以往重阳节,孩子们都是请喝了早茶,再逛街选礼物,今年孩子说不能陪我们一起过节,就送我们去外地游玩了。”

  “您一定很开心吧?”记者问到,陈老苦笑:“孩子有这份孝心当然开心,关键是我们年纪大了,腿脚不利索,出去玩没孩子跟着,担心身体吃不消啊。”

  有陈老这般担忧的老人家在梧州并非少数,很多上了年纪的人,对敬老节这天子女表达的孝敬方式都有诸多不理解。

  家住丰业社区灏景公寓的莫国安老人,几天前接到了远在福建经商的儿子电话:“过节有重要谈判不能回去了,托回梧州的朋友带了上好的大红袍给您,别舍不得喝啊,好了,不多说了……”一阵忙音后,莫老叹了口气:“唉,孩子忙事业要紧,回不来过敬老节也没关系,但真没必要买这些贵东西,电话里听我聊几句比这都强。”

  父母不理解的孝敬方式,在做子女的看来,或许是情理之中的最佳选择,35岁的房产经纪人陈涛坦言:“新二十四孝标准里都说了,‘父母的零花钱不能少’,过去我还下厨做顿可口饭菜给父母,现在工作忙没那么多时间,再说父母年纪大了也有不少忌口的食物,还是直接给钱省事,他们想买什么买什么。”最近两年,陈涛孝敬父母、岳父母的方式,都一直改成给卡、给钱了。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敬老方式的物质化是最近几年的一个趋势,许多远在外地无法回到父母身边的子女们,都会选择在重阳敬老节这天,给父母打个电话、或通过速递送束鲜花、网购个礼物之类的以表孝心,就算是与父母在同一城市子女,也通常都会以送礼物、请吃饭、送红包等满足物质的方式表达敬老、爱老的心意。

  一边子女送出的物质孝心,另一边是父母对精神孝心的渴求。这是老人的要求高了?还是我们的尽孝标准变了?

  “给钱,我们这岁数也花不了了,吃、穿、住、用什么都不缺,家里多点人气比给我多少钱都好。”

  从今年6月《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修订草案中新增一条“常回家看看”,引起的社会巨大关注和争论半岛体育,到前段时间全国老龄办等部门发布新版“新二十四孝标准”,足以看出如今这个社会尊老、敬老急需理性和人性化的迫切。这则倡议示范性的文本,并不严苛地从物质关怀、精神关怀、心理关怀、身体关怀等几个层面,来规定了子女的孝道,从一定程度上也反应了现如今社会老年人对子女在需求上的变化。

  为此,市老龄委的成员单位负责人韩先生这样形容如今老年人的尴尬:“衣食无忧,无人交流”。

  在万秀区一家养老机构,记者见到了几位患有抑郁症的老人,养老院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患者当初送来的时候,就少言寡语,后来见子女来探望的次数越来越少,后来就转为抑郁了。”

  专职负责两位老年痴呆患者的护士小覃告诉记者,很多子女认为,自己花了大把的钞票请护理人员代为照顾父母就是在尽孝了,但其实他们真的不懂老人的心,老人们最期待的时刻就是儿女探望日,那种快乐是我们工作再细致也给予不了的。

  采访中,市第二人民医院钟医生也告诉记者,老年人抑郁、痴呆这类症状目前在医学上是不可逆的,只能靠提前预防避免,“希望子女不仅仅从物质上进行关心,更要在精神上陪伴和交流,尤其是对于空巢老人,即使再忙,也要尽可能常回家看看,重视父母的精神赡养很重要。”

  市政协委员谭志翀也认为,“在老人感到精神孤独的同时,子女有必要为孝道注入新的内涵。”

  儿女常伴左右固然是身体力行的尽孝,可现在的社会,能够天天陪在父母身边的为人子女者并不多。

  市政协委员谭志翀认为,我市早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们的生活状况如何,直接反映出一个城市的综合发展水平和文明进步程度,社会养老服务尤其是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设显得至关重要。

  据谭志翀介绍,在农工梧州市委会曾做过一份有关“重构孝文化,加快社区居家养老”的提案,“随着‘421’家庭模式将成为中国今后几十年主流家庭模式,大家庭日渐减少,小家庭逐渐增加,计划生育使得家庭中年轻人的比例下降,寿命延长使得家庭中老年人的比重上升,家庭的许多传统功能特别是养老功能也随之逐渐弱化。子女没有足够的精力照顾老人半岛体育,家庭对老年人照顾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认为,应对老龄化社会的挑战,不仅要在物质上做好准备,还要努力打造一种与老龄化社会相适应的现代孝文化,那就是加快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建设。”

  记者从市民政局老龄科了解到,目前梧州市已经推行的社区居家养老正是老年人在家中居住、养老服务机构提供相应养老服务的养老模式。这种模式,突出的是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构建一个最符合老年人意愿的以家庭为核心、以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支撑、以养老保险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

  很多时候,让父母住进养老服务机构养老,是很多父母和子女都接受不了,甚至认为这是“不孝”的表现,但采访中,不少认识到居家养老模式优越性的老人想法较开明。

  蝶山区的75岁黄玉梅老人十几年前就失去了老伴,过去一直轮流住在两个儿子家的,自从有了社区居家养老,便是主动要求孩子们为其办理居家养老托管服务的,“他们白天要上班,孩子要上学,我在家无所事事,他们也担心我一个人在家没人照顾出意外,参加了社区居家养老,所有他们担心的和我困惑的问题都迎刃而解了,我觉得这样孩子们尽孝才是孩子们和我最理想的。”

  现在,每周一至周五,黄玉梅都是在和其他老人一起聊天、打牌、看电视中度过的,周末再回到孩子家中,尽享天伦之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