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深度老龄化将对金融业的发展影响几何?正在试点的个人制度如何才能取得更大发展?在此过程中,技术可以发挥什么作用?在第十四届论坛上,与会嘉宾认为,老龄化社会在给金融业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无限机遇。
“我们国家65岁以上的老年人有2.1亿,而且每年增长速度是千万量级的,预计到本世纪中期,我国的老年人口会超过4亿半岛体育,甚至有可能接近5亿。这一趋势会持续数十年,养老问题将成为国家和社会的难点问题。”中国人寿保险(集团)公司董事长白涛表示。
谈及养老,似乎每个人都能说上几句。但是,应对深度老龄化社会,需要在哪些领域发力?在此过程中,金融将扮演什么角色?对此,白涛表示,要思考老年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养老服务。
在白涛看来,至少要解决三个方面的需求:一是老百姓有病时能及时就医,同时不为医疗资源、医疗费用担忧;二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得到专业的照护;三是解决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的情感孤独和焦虑问题。
但与之相应的市场供给面临严重不足。客观来看,我国养老服务供给总量不够,按照70岁以上老年人中10%需要养老床位计算,还存在300万张养老床位缺口。此外,更为匮乏的是专业人才。白涛表示,我国专业护理人员只有大约50万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大概4500万人左右。按照1比4计算,现在需要专业护理人员1000万以上,缺口很大。
那么,金融如何帮助改变这些失衡?一个探索途径是,大病、长期护理等能帮助老人减轻看病的经济负担。
中国太平洋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总裁傅帆以长护险为例解释保险如何支持养老。在他看来,除了政策支持,更重要的是产业链、产学研的合作。他表示,护理器具供应可以适当扩围。此外,还应该加强护理学院建设、护理人才培育。
“长护险开办只有7年时间,目前在49个城市进行试点,覆盖人群1亿多,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养老护理问题,尤其在经济补偿方面解决了一部分人的经济费用问题。”白涛表示,但长护险目前还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例如,标准参差不齐,每个机构情况不一样,标准制定不一致,会对未来服务带来影响。此外,长期护理险还需要扩大资金来源,他建议从福利彩票公益金渠道、慈善基金方面扩大资金来源。
除了发挥传统的保险功能,助力财富保值增值,让养老更加无忧也是金融对养老产业的一个重要支持。据白涛介绍,保险公司可充分发挥养老资管优势,积极拓展商业养老保险业务,目前全行业积累的具有养老保障属性的准备金超过6万亿元。
2022年被视为中国的“个人元年”,个人制度在2022年正式落地。对于这一制度,傅帆认为,个人养老金制度有助于提升资本市场的规模和韧性,形成成熟的市场环境。“对养老金融而言,筹资和投资是基本功能,支撑养老服务是进阶的要求,形成‘产品+服务+投资’循环,是未来最终的追求。”他表示。
作为养老第三支柱的一部分,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发展被寄予厚望。如何做大做强养老第三支柱?国民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叶海生认为,要调整家庭财务结构,把家庭普通的储蓄转化成养老储备或者养老金。
“同样都是家庭财富,普通储蓄和养老金储备发挥作用完全不同。普通储蓄在利率下行期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如果转化成养老金,由专业机构投资运作,收益相对有保障。”叶海生表示。
当然,这一转化并不容易。多位业内人士表示,目前个人养老金在税收方面的激励惠及面并不广,加之封闭期长、收益率不确定,导致其吸引力不及预期。
友邦保险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总裁李源祥认为,这对金融机构的运营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从供应角度来讲,鼓励人们接受第三支柱养老金,应提供激励机制,鼓励更多金融机构参与到养老金服务中,同时让消费者了解更多产品;从风险管理角度来看,金融机构要管理好产品风险、利率风险等潜在风险。
“任何金融机构的失误乃至倒闭,对购买养老储蓄产品的消费者来说都是巨大的灾难。”李源祥认为,为避免此类事件发生,保险机构必须要有高质量的长期资产,同时参与到利率衍生品市场交易中,以加强风险管理。同时,他也谈到,专业的金融人士要帮助客户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养老和医疗需求,并且提升健康养老认知,助力实现“健康中国”愿景。
除了市场本身,养老金融领域的另一个重要变量是技术。在谈及长护险时,傅帆表示,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可更多关注情感互动机器人、陪护、康复,这是未来整体护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李源祥也认为,可发挥金融科技作用,有效提升民生福祉,惠及更多老年人。例如,通过远程医疗进行数字医保记录,为老年人提供预防性治疗方案,也可以帮助老年人获得自己想要的金融科技工具,管理自己的资源。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全球养老金战略事务与平台负责人黄嘉正则看好人工智能在提供个性化建议方面的优势。在他看来,未来金融顾问可以胜任很多工作。“我们必须知道需要什么样的监管基础设施,才能让非常系统化、结构化地给人们提供建议。”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