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八戒体育真人 > 八戒动态

半岛体育养老是政府和民间公益结合的全民事业


  半岛体育近日,“津(金)牌养老”创新与发展专题研讨会——高品质生活创造行动·养老服务谋新篇暨居家社区养老评估专家论证会在天津召开。研讨会上,多名专家学者就“构建具有天津特色的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展开研讨交流,并对做优做强特大型城市现阶段养老服务工作建言献策。本文特此摘编了部分与会专家学者发言,供大家学习参考。

  杨团教授表示,为绝大多数的、不是以特定人为限定的人服务,这就是公益的要件。养老这个全民事业是一个政府的公益和民间的公益结合的“大公益”的概念,而民间公益里不但有民间组织,还有企业。因此需要把各方面的经验厘清,进而总结推广,使多主体都有一个更好的发展空间,让政府公益和企业公益、社会组织公益、社会企业类的公益更好地结合。在发展总结推广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第一,要注意评估质量。总结推广需要一套比较合理的、结合不同阶段的指标评估体系,可能不止一个半岛体育,而是分阶段的评估体系,使大家都有一个往上迈进的目标。第二,要注意成本核算。民间公益心是不变的,但要自己强起来,主要不是靠政府,而是靠自己。因此如何达到成本核算上的损益平衡、略有盈余,需要在理念上厘清楚、在方法上做培训。

  吴玉韶教授表示,从新理念引领、社会治理、均衡协调、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对居家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的作用五个宏观层面谈及自己的思考:首先,以新理念引领居家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理念是行动的先导,理念决定行动,有什么理念,就会有什么样政策,引领什么样实践。人口老龄化实际是“双重建构”的结果,一重是实质老化,寿命延长、健康度降低,但是这种趋势并无根本变化;另一重是建构老化,这是更为严重的老化,例如退休制度、老龄标准、社会刻板印象等。在积极老龄观的视域下,老年人不只是养老服务的客体,也是积极参与养老服务的主体。养老服务不只是生活必需型的养老,也是享受型、发展型、参与型的养老;不只是对兜底保障和失能老人的照顾,也是面向全体老年人美好生活期盼的服务;不只是医养康养的结合,也是健康理念有机融入养老服务的全过程;不只是医养事业,也是更大体量的健康养老产业;不只是养老服务业发展,也是老龄社会治理的创新。因此要按照习积极老龄观、健康老龄化理念的要求,认知和理解把握新时代的养老服务工作。其二,以社会治理推动高质量发展。人口老龄化是新时代基本国情,老龄社会是新的社会形态,要上升到社会治理的高度研究解决养老服务问题。发展新社会形态下的养老服务业,不能就老年谈老年,就养老服务谈养老服务,而是要以社会治理统筹整合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思路,推动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基层养老服务普遍存在着设施、资源、力量不足与浪费分散问题并存的现象,养老服务体系不是完全资源设施力量重构,而是以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思路,整合政府、市场、社会各类资源设施力量,打造“社区养老服务共同体”。在街道和社区层面,养老服务的最重要的关键词是“统筹”和“整合”。要注重实现三个方面的统筹整合,一是机制统筹整合,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建立街道社区统筹整合领导协调机制,改变条块分离的管理弊端;二是社会统筹整合,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和社会力量的作用,实现资源设施力量整合;三是技术统筹整合,通过信息化智能化,实现资源设施力量统筹整合。其三,以均衡协调来推动养老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居家养老发展时间短,不充分不平衡不协调问题突出,短板弱项较多,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专业服务与非专业服务发展不平衡,家政物业等非专业服务多,康复护理等专业服务少。二是“进出”发展不平衡,面向健康低龄老年人“请出来”服务多,面向失能高龄有病老年人“送进去”服务少。三是重点与非重点发展不平衡,养老服务如果只做一件事,那就是失能老年人康复护理,特别是居家老年人康复护理,这是对一个城市养老服务发展的考验,这是养老服务的1,有这个1再加其他的0,就是优秀;没有1有其他0就是不及格。四是事业和产业发展不平衡,老龄化危机,危在事业,机在产业;事业有限,产业无限。养老是全老年期的生活,涉及老年期生活全周期、全方位、全领域的服务,个性化、高品质服务靠产业。养老实质是老年期的生活方式,即生活。因此要在推动事业发展的同时,把更多的力量放到产业上,在补短板、强弱项上下功夫,发展中国特色养老产业。其四,以科技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智慧养老其实是“人文温度”+“技术精度”,人文的温度更重要,而科技对传统养老服务业有帮助突破难点、痛点的作用。比如过去居家养老服务难进两个门——社区门、家门,但技术实现后进两个门变得很容易。再比如对独居老年人的照顾,现在建立巡访关爱制度,上门巡访存在部分效率不高、部分老人不愿接受巡访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科技发挥作用的空间很大。最后,以人才的培养推动居家养老服务高质量发展。二十大报告指出“人才是第一资源”,没有人才就没有高质量发展。养老服务业现在有很多的瓶颈制约,最大的制约是人才的制约。人才培养需要政府、市场半岛体育、社会协同,教育、培训、用能并重,社会培养与企业培养相结合,一体化推进。

  原新教授强调:《“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的规划里提出来五个方面的发展目标:养老服务供给不断扩大,老年健康支撑体系更加健全,为老服务多业态创新融合发展,要素保障能力持续增强,社会环境更加适老宜居。在第三章“强化居家社区养老能力”中,提了三方面要求,即未来的方向:构建城乡老年助餐服务体系,开展助浴助洁和巡访关爱服务,加快发展生活性为老服务业。民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共同发布的《“十四五”民政事业发展规划》第五章也专门谈及养老问题,一共提了五方面内容、二十项具体任务,包括建立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构建城市地区“一刻钟”居家养老服务圈、建设区域养老服务中心、提升应急救援能力等。国家正在加快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目前,从各地方的发展情况看,未来居家养老发展方向的大势概括起来是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人口老龄化形势步步紧逼,倒逼国内思考养老问题。首先,人口老龄化的问题不只是养老的问题,而是更大范围的挑战。从总量上来说,2022年人口负增长的拐点已经到来,2022年人口净减少85万。假设未来的生育率保持合理区间,在2050年以前,人口负增长但总人口依然在13亿以上,因此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过程中,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我国仍保持人口规模相对较大的优势。但负增长的剧烈性变化是在2050年后,负增长和人口老龄化加深、交叠。负增长会加剧人口老龄化的形态,同时也会让一个老龄化的社会向深度老龄化、极度老龄化的社会转型。因此必须未雨绸缪,从现在起着手应对人口负增长的问题。其次,人口老龄化实际上是全龄人口年龄结构的变化,每一个人都在其中。养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但是提供养老的人力资源、提供养老的缴费资源是年轻人的事,因此人口老龄化是代际矛盾和代际关系的综合性体现。人口生育率下降越来越快,人口负增长到来的时间更早,峰值人口更低,老年人口老龄化程度越来越高,这样的情形倒逼我们考虑问题的严峻性。其三,人口基础发生变化,社会为老年人提供服务的责任变得更大。2020年人口普查,1-3个人的家庭占整个家庭的76%,平均每个家庭的规模是2.62个人。而中国是一个崇尚大家庭、崇尚多代同堂的国家,在长寿化的时代,多代共在一个时间下的可能性越来越大,但是共在一个屋檐下的可能性几乎没了,在家庭微观层面越来越难以支撑传统的养老模式。养老服务体系是国家社会服务和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人口老龄化加速的社会背景下,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变得更为紧迫,这种情况下不能单一地依靠某一力量,必须走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的道路。第二个方面,在“9073”养老服务格局之下,居家、社区、机构应该如何更好发挥什么作用?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的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养老模式大致为“9073”格局。即90%左右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左右的老人依托社区支持养老,3%的老年人入住机构养老,这与目前老年人的身体状况密切相关。在2020年的人口普查中,60岁以上的老人身体不健康且不能自理的部分仅占2.34%,身体不健康但是能自理的占比16%,有将近83%左右的老年人都是健康的。在此种情况下,机构主要应该针对的就是失能、半失能的老年人。机构长期以来侧重的就是养老床位,后来又开始增加了医养结合、康养结合以及农村的幸福院建设。社区是比较活跃的,日间照料,包括智能化、数字化的社区,助洁、助餐、助医、助行的“四助”活动,长者服务中心,康复辅具的租赁购买,以及适老化的改造、嵌入式互助式的养老机构等。居家包含“十四五”规划提出来智慧化的居家养老床位、邻里互助,涉及家庭医生、养老专业顾问以及同伴、子女等照护者。居家、社区、机构养老三者是相互补充、融合共生的关系,需要站在更高层面统筹规划、协调推进,因时因地因人口结构发展变化,瞄准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科学合理安排好养老服务供给侧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