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八戒体育真人 > 八戒动态

半岛体育我国城市养老服务的发展历程


  半岛体育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以及人口与家庭结构的转变,实现养老服务资源的有效配置以满足不断提升和日趋多样的养老服务需求,已成为当前城市地区所面临的一项亟待解决的重大民生议题。经过几十年的改革与发展,我国城市地区已初步建立了现代型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那么我国城市养老服务经过了怎么样的发展道路呢?南京财经大学时间合伙人团队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城市养老服务的发展大致走出了一条从收养安置到多样服务,从一元供给到多元提供的路径。

  新中国成立初期,面对城市中大量存在的流离失所、无依无靠的孤老残幼,民政部门在接管和改造举办的“救济院”“慈善堂”“教养院”等旧慈善团体和救济机构的同时,又创办了一大批救济福利事业单位(包括一部分生产教养院) 对这些进行收容安置。1953年,伴随着城市分类救济政策的实施,孤寡老人开始从生产教养院中划分出来,由残老教养院(后更名为养老院、敬老院、社会福利院) 进行集中收养。在此之后,随着人民生活的逐步稳定以及单位体制的建立,城市中的一般老年人主要由家庭和单位进行赡养。而那些无依无靠、无家可归、无经济来源的“三无”老人与特殊老人则主要依靠社会福利事业单位进行收养。社会福利事业单位也主要围绕办好老人食堂、照顾好老人的日常生活、搞好卫生、适当开展文娱活动、组织老人参加轻微的生产劳动等内容展开养老服务。

  改革开放以后,伴随着单位体制的解体、社会结构的改变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社会服务的需求程度日益提升。社会上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一些有家但无人照顾,或亲属无力照顾的老人。为了解决这部分人群养老的后顾之忧,一些由政府举办的社会福利院逐渐突破原有的收养范围,以自费收养的方式首先向一部分双职工家庭中无人照顾的老人,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事业单位的退休孤老人员,以及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员,现役军人等家中无人照管、生活不能自理的残疾人员等群体优先开放半岛体育。城市社会福利事业单位开始有条件地向社会敞开。与此同时,20世纪80年代,为了回应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社区福利与便民服务需求,民政部开始倡导社区服务,并在1991年进一步提出探索社区建设。依托街道和社区资源举办的养老服务随之逐渐推广开来。

  进入21世纪,随着养老服务供给能力的增强以及“适度普惠型”老年人社会福利政策的推行,我国从政策层面开始面向社会上具有服务需求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一方面,城市中的“三无”老人、贫困老人等特殊老人可以通过无偿或低偿的方式得到由政府提供的(或委托提供)福利性养老服务;另一方面,一般老人还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通过自由消费的方式选择市场提供的养老服务(包括机构养老服务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如今我国城市地区已经初步建成了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现代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养老服务的供给项目也日趋多样,除了传统的收养安置、日常照料、文体娱乐等基本服务以外,还包括一些医疗健康、护理康复、精神慰藉、维权保障、便民利民、临终关怀、紧急救助等服务,基本涵盖了老年人食、医、住、行、洁、乐、学、急等生活的各个方面。养老服务的供给也由原来的政府的一元供给变成政府、社会组织、企业等主体的多元化供给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