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此次调查显示,10.4%的人希望自己老了之后住进养老院,74.0%的人希望跟老伴住在家里。这意味着,至少在城市,84.4%的人老了之后需要包括养老院之内的多种社会养老服务跟进,这个市场相当大。
“现在很多调查都表明,老年人愿意在福利机构度过晚年的比例为10%~20%,也就是有1400万~2800万老人有这样的意愿,福利机构能够提供的床位却不到150万张。”唐钧说,“可是,空床率却又达到了24.4%”。
一方面缺口很大,一方面又没有充分利用,唐钧分析半岛体育,这说明在利用福利机构方面,老年人的“需求”与“有效需求”之间的差距非常之大,这背后的原因就是老年人的低收入与市场化的服务价格之间的矛盾。
中国社会工作者协会秘书长、老年福利服务工作委员会主任刘蕴华介绍,我国老年公寓、敬老院以及社会福利院的建设,严重滞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巴西等发展中国家。
“为什么养老机构这么少?”建设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徐宗威说,经济和文化是根本原因。稍微好一点的养老院,每月要交两三千元,一般人很难承受。与此同时,中国文化是养儿防老,认为子女把父母送到养老院是不孝。
徐宗威提到,有开发商在上海嘉定建设了十几栋老年公寓,有1000多个床位,“经营理念不错,设计也还行”,可是最后只有30多人入住,不得不“以收摊告终”。
刘蕴华告诉记者,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我国公办的养老机构出现了排队的态势,有些养老院甚至不走后门就进不去。
但与此相反,很多民营的养老机构却生存艰难。北京市昌平区爱地老人颐养中心院长谷全文就曾告诉记者,如果能够收支平衡,他就很高兴了。
“缺少护工,在养老院不能定点医保,缺少子女精神上的关怀,这些都是目前养老机构普遍存在的问题。”刘蕴华说,“养老院的利润像刀片一样薄。”
此前有评论称,“不能全指望政府”不应成为政府推卸责任的借口。“会不会与教育、医疗等一样,政府减少投入或者在目前低水平上停滞不前,把全社会的养老担子一股脑地甩给老百姓?”
此次调查显示,73.8%的人认为,政府应该更重视为低收入者提供养老保障。
“可以将社会保障制度分为基础部分和补充部分。”唐钧说,基础部分要降低门槛,用国家财政兜底,在人们遇到相应的风险时确保其基本生活水平。补充保险部分则以综合性个人账户的方式运营,在资金积累到一定程度后,以按揭方式贷出,用于购买住房、职业培训、子女教育乃至特殊情况下的医疗费用,然后,按银行的现行贷款利息分期还款。
唐钧觉得,这样一来社会保险基金不再是一笔要等待几十年后才能使用的“死钱”,而是一笔可以指望在需要的时候贷出来以解燃眉之急的“活钱”。
对于现在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老年阶段的人口,唐钧认为他们已经没有时间为自己的养老作储备积累,建议考虑对7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实行普遍发放的老年津贴。
上一篇:构建养半岛体育老服务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