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体育家庭共享模式,简单的来说,就是一名老人向一名年轻人低价提供一间闲置的房间,以换取帮助与陪伴。
86岁的布鲁塞尔居民博杜安·沃尔凯让一名年轻的音乐家住进了自己的家中。他说,和另一代人住在一起是“超棒的体验”。如今,代际住房共享模式在从伦敦到首尔的多个城市稳步发展。
在英国,倡议社会福利改革的社会企业Participle 于2007年开始,在伦敦南华克伦敦自治市建立一项名为「Circle」(以下翻译为“朋友圈”)的互助计划,支持50岁以上的居民建立属地化的社交网络。
朋友圈的主要精神为「老老互助」。所有50岁以上的社区居民都能加入当地朋友圈。健康的初老会员可以帮助失能的老人,反之亦然。
每个朋友圈雇有5名正职员工和一名全职督导,负责主要的经营工作。但整体而言,在朋友圈,工作人员、会员、支援者的界线是模糊的,大家一起参与,才创造出朋友圈独特的互助文化。
在朋友圈,每个会员可能都处在生命当中不同的低潮时刻:失能、失独,或者疾病缠身、需要长期照顾等。因为有了这个互助组织,他们的生活有了不一样的可能。
很多法国老人在退休之后都有旅行的愿望, 但许多人受限于个人经济条件而不能成行。为此法国政府推出了“度假支票”政策,完成老人旅行梦,减少其孤独感。
持有全国度假支票机构发放的度假支票,老人只需 180 欧元便可以在法国境内特定的城市享受一周美好时光,这一政策的推出帮助老人积极融入不断发展的社会,改善老年生活,摆脱孤独感。
日本国民台NHK推出了一个短纪录片《7位一起生活的单身女人》:7位女性,年龄从71岁到83岁,6个终生未婚,一个离异单身。
10年前,她们购买了同一幢公寓的7个单间,组成养老姐妹团:个个Seven。姐妹团发起人是今年78岁的村田幸子,从2002年开始,幸子为养老团招募合适人选:
2004年开始,这群“老年单身贵族”在一起相处、磨合,并且寻找适合养老的公寓。直到2008年,“个个Seven”正式成团,开启了美妙的同居养老生活。
在公寓的公共空间喝下午茶;不在家的时候,姐帮忙浇花;每个房间装有SOS呼叫系统,一旦发生紧急情况也可互相照应。
虽然德国的养老体制良好,60岁后就可进疗养院养老,但很多老人厌倦疗养院里的单调生活,于是,便有一些老人因志趣相投而自愿组合在一起,过起了“同居”养老的生活。
他们生活在同一栋屋子里,平时各做各饭,周末时在公共厨房聚一次餐,有集体活动时则共同参与,要么到附近城市旅游,要么到剧院听戏。谁生了病半岛体育,好友们也会主动照顾。
一起“同居”的老人,一半之前就认识,彼此性格也合得来,他们共同制定“同居”规则,拟定各自义务,如打扫卫生、收拾房间等。
在德国,出租屋很稀缺,房租也贵得吓人,青年人普遍遭遇找房难。于是,一些老人把自己的房子低价或免费提供给年轻人住,前提是年轻人必须承担部分照顾老人的义务,比如,陪老人聊天、打扫花园、外出采购等。如今,“让我们同居吧”已成德国老人最热衷的行为。
美国西雅图的一个组织,将养老院和幼儿园开在了一起,两者碰撞出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养老院加幼儿园,组成了“代际学习中心”。顾名思义,就是跨代交流学习的中心。中心每个星期向孩子们开放五天。孩子们可以选择全日制、半日制或每周两/三天。
孩子们走进养老院后,给老人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孩子们在“代际学习中心”里半岛体育,会跟老人们一起吃饭,玩闹,还会一起做活动,比如:唱歌、跳舞、画画、做饭、做游戏……
当孩子们走进养老院,开始跟老人一起唱歌、画画或给流浪汉做三明治,又或者进行其他活动时,老人们活了过来、神采飞扬。他们组成了一个快乐的大家庭,“合理搭配”后的结果,就是其乐融融……
美国德州四对夫妇“抱团养老”的故事,启迪着全球的老人,爱人在身边,朋友在隔壁,就算老了,也要有自己的生活。
来自美国的这四对夫妻,是认识超过20年以上的好朋友。孩子们长大后,他们就买了一块地,建了四座小房子,住在了一起。是一个很偶然的情况下,他们发现了一块废弃的草地。靠近Llano湖泊,风光很美。
一开始他们想着建一所大房子,然后四家人住在一起。考虑到个人空间的重要性,他们最后决定把这个地方打造成四处相连的独立房间。
每座小屋花费4万美元,结构简易,容易建造,空间使用率很高,整个建筑相当低碳环保,有雨水收集器,还有太阳能板供电。
小屋的内部精心设计,一片温馨自然的气息,森林的味道让人特别安心,有种回归最初的感觉,同时不乏生活情趣。这种养老生活让人羡慕!
看完这些新型养老模式,你最喜欢哪一种呢?送给朋友们看一看,能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抱团养老也不错哦!